家人也被杀死,走投无路,最终才投降张鲁,然后流落到巴蜀成为刘备属下。

    从这一点可以得知,马超根本不是什么五虎上将,不过是一直想自立为王的诸侯而已。在反复无常、卖爹求荣、不仁不义这三件事上,其实跟吕布没什么区别。

    要不是刘备需要他在羌族当中的威望选择接纳了他,大抵也会因为“恶其反复,坐视夷灭”。

    所以曹操虽然进攻西凉关中,可韩遂马超却丝毫没有向刘备求援的意思,反而在驱除了钟繇之后,立即派人接手了武关,似乎要将南阳的刘备军阻拦在外。

    不过此时刘备人还在淮南,沈晨也知道韩遂马超不靠谱,因此南方的兵马根本还没有出动去救援。

    十月底曹操从淮南撤兵之后,自己亲领数万人马从洛阳往关中去。

    到十一月下旬的时候,韩遂马超联军驻扎在潼关,夏侯惇于禁的军队则抵达了蒲阪,这蒲阪位于河东,为后世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一带。

    蒲阪津是黄河上游的一个重要渡口,连接了河东河西,从这里渡河的话,就能直接进攻驻扎在潼关的韩遂马超军后方。

    而曹操本人则从函谷关方向而来,抵达了陕县,也就是后世河南省三门峡市,距离潼关并不算遥远。

    显然曹操是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从河东渡河,自潼关后方发起进攻,另外一路则正面进攻潼关,如此两路汇聚,前后夹击,关中联军必败。

    马超得知消息,便立即向韩遂建议,应该立即在渭河北岸,黄河西岸驻兵,与曹军隔着黄河对峙,这样曹军不敢渡河,不到二十天,曹操的粮草用尽,就会撤兵。

    但韩遂认为曹军准备充足,必然不可能只有二十天粮草,如果长期对峙,他们将处于劣势。何况即便曹操因粮草尽撤兵也没有意义,因为曹操势大,随时可能会卷土重来,必须要把他打败才行。

    所以韩遂打算采用半渡而击的策略,不在对岸扎营,而是在北岸布置大量斥候,一旦曹军开始渡河,就立即前去禀报,此时再利用骑兵机动性突袭河边,围剿曹军已经渡河的兵马。

    于是双方僵持了大半个月,等曹操准备充分之后,十二月上旬的某日夜晚,曹操派徐晃、朱灵等率领四千人夜渡蒲阪津,马超知道后,派遣梁兴率领五千兵进攻徐晃,但被徐晃击退,徐晃占据河西设立营寨。

    有了前营堡垒之后,处于潼关的曹操便开始亲率主力正式渡河。打算与已经度过黄河的徐晃朱灵汇合,同时接应夏侯惇于禁的后方大部队。

    但曹军前队刚过,曹操和许褚以及虎士一百余人断后,马超突然率领步骑一万余杀到,曹操身边的一百余人在马超军的箭矢覆盖下不知所措,阵型一片大乱。

    许褚、张郃等将领,见事情紧急,将曹操架起带出船中,急忙渡河,马超率领骑兵在后边追边射,箭如雨下,曹操几乎丧命。

    好在许褚一边撑船,一边用盾牌抵御着弓箭,保护住了曹操,周围士兵用命掩护他撤退。

    同时曹操帐下校尉丁斐在河岸放出大量牛马,马超的士兵顾不得乘胜追击,跑去抓牛马,马超控制不住,曹操因此才得以成功渡河。

    此刻曹军将领见到南岸处的兵败,又不知道曹操在哪,都非常的惶恐害怕,到后来见到曹操,心情有的悲伤有的惊喜,还有的都吓哭了。曹操却大笑说:“今天差点被小贼的困住了!”

    九月,曹操过渭河作甬道到渭南。

    马韩联军失去战略要地,只能退守,拒兵屯在渭口,曹操却多次设疑兵,用船载兵偷偷潜入渭河,做成为浮桥,到一天夜里,曹操分兵在渭南结营,军队遍布渭河两岸。

    关中联军趁夜攻击兵营,曹操设置伏兵击破马韩联军偷袭。于是马超等人屯兵在渭南,遣送信件,请求割河西一带和谈,但曹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