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的儒生道:“那你又是何人?”

    “太学生申湛然!”

    那儒生虽未抬头,却不失礼仪的回答道。

    “太学生也参与守城吗?”

    朱元璋知太学生虽习骑射,但却只是文人的习俗,真正上了战场并无太大用处。

    所以听到申湛然的话后,又有些惊讶地问道。

    “草民与新乐侯是好友,因闲时读过几本兵书,故新乐侯让我来协助左都督守城。”

    申湛然闻言,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朱元璋知道大明有文官统兵的习俗,不过那些文官大都坐镇中军,并不参与攻伐之事,此刻见申湛然一介文人,竟敢站在最前线。

    而且在他的威压下,对答有礼有节,底气十足,应是一个有实学的文人,心中又生了几分欢喜。

    于是他又看向刘文耀,见刘文耀虽跪伏在地,身体却一直在颤抖,显然是心中有气。

    随即想到刘文耀若是个仗势欺人之人,申湛然和黄尼麓断然不会是白生,心中对他不禁有些改观。

    朱元璋此刻正是求才若渴,见到刘、黄、申的风骨后,心情好了不少。

    于是他又看向黄尼麓,平和地道:“好,黄尼麓,你要给咱说啥?”

    黄尼麓闻言,又大声道:“草民要说的是陛下所言军饷,左都督只有耳闻,却从未见过。”

    “至于守城兵士的粮食,确实是左都督变卖家资所得,只因兵多财薄,昨日已经断粮。”

    朱元璋本是怀疑刘文耀贪墨,此刻听了黄尼麓的话,又问道:“只有耳闻,难道咱的军饷没发到你们左都督的手中吗?”

    朱元璋的话音才落下,就听到黄尼麓的声音响起道:“陛下若要询问军饷和火器之事,可去询问此地的监军王榷德。”

    “军饷和火器?”

    朱元璋听出黄尼麓话里有话,立刻对王承恩道:“去,给咱把王榷德叫来!”

    说罢,又对刘文耀三人道:“你们先起来,待王榷德来了之后,咱再做处置!”

    随后又对胡四六道:“去,给咱执行军法!”

    才刚起身的刘文耀闻言,又想要开口,却被申湛然拉倒了一旁。

    “啪!”

    只见一鞭下去,李国桢背上立时出现一道血痕。

    “啪!”

    “啪!”

    “啪!”

    胡四六开始的时候本还想留手,不过当他见到朱元璋的目光后,立刻将这点小心思按了下去,鞭鞭见血地抽打着李国桢。

    不一会,李国桢后背的衣衫就已破烂不堪,露出一条条带血的伤痕。

    随着李国桢身上的伤痕出现,城上的兵士看向朱元璋的目光既尊敬又畏惧。

    “魏大人,您慢点,陛下不会有事的!”

    这时,只见一群穿红戴朱的人登上了城墙。

    其中赫然有内阁首辅魏藻德、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兵部尚书张缙彦和一众锦衣卫。

    而为首带路的则是一个头戴三梁冠,身着蟒袍的太监。

    只见他一脸谄媚地扶着魏藻德,点头哈腰。

    原来众官员听到朱元璋出宫的消息,既惊又怕,各怀心思地顺着朱元璋的路线追赶而来。

    后来又在半路上遇到了奉李若琏之命前来的王守林,便与他一起来到了永定门。

    正当他们不知朱元璋在哪时,恰好见到了匆匆赶来的王榷德,遂在他的陪同下上了城墙。

    “陛下!”

    魏藻德见到朱元璋后,立刻大叫着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