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如今蒋铭带来的风波终于结束了,为今之计,最终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黄河汛期。”建章帝沉声说。

    黄河汛期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不管对历朝历代来说,治理黄河都是第一件大事,毕竟黄河汛期可不是闹着玩的。

    黄河泛滥主要影响在黄河下游,也就是也就是“悬河”河段,因为决口以后河水就不能再回归河槽,形成了黄泛区,故名思议,黄河泛滥区。

    为民除“害”,这是康熙治理黄河的原因之一。

    洪水过屋毁人亡,家破人亡,每逢洪水过境,黄河沿岸就会产生很多难民,颗粒无收的他们就只能一路乞讨。

    严重的洪灾会给沿岸百姓的生命及财产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破坏农业生产,严重影响税收。

    而且大灾往往伴随的着大疫,饥饿、死亡往往都会带来疫病,疫病会随着逃荒的人群传入新的城镇,导致更多的人染上疫病。

    所以,尽管为了维护黄河堤坝朝廷每年花费都颇多,但仍旧不得不做。

    过往的历史上不是没有因为黄河泛滥,百姓民不聊生最后导致王朝覆灭的例子,以史为鉴,所以历朝历代对于黄河的治理都是不曾懈怠。

    建章帝说完之后,朝臣们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要照往常一有治理黄河差事很多人都早已经开始抢了,毕竟谁不知道治理黄河是一个肥差,不管是治理款还是赈灾款,在流传的过程都会像一个冰块层层剥削地传下去。

    最后用在黄河治理上的钱少之又少。

    至于治理过后的黄河还会不会泛滥?那是老天爷觉得的,他们不过是尽人事罢了。就连朝廷也知道,治理黄河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治理黄河且出了成果的,那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水利大家,如贾让,王景,等贾让、王景多少年才能有一个。

    所以尽管朝廷每年都会治理黄河,但大头还是花费在赈灾一事上。

    但自从上次出了林景丹那件事情之后的,不用猜也知道此次户部拨款必然会严查贪污一事,管的严了,治理黄河不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建章帝看着底下沉默的百官,不用猜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无非是想着不能往自己的荷包里划拉钱了。

    “怎么?没有哪位爱卿想要毛遂自荐?”

    建章帝的话音刚落,李肃便站了出来,百官们暗暗打量着他,难不成他想趟这趟浑水,可是没听说过一部尚书去治理黄河的啊?

    建章帝看到李肃站出来,眉头一挑,“怎么?李爱卿想要一试。”

    “陛下开玩笑了,臣对治理黄河一事一窍不通,实在是难当大任。”

    “李尚书此举是何意?”吏部吴尚书问道。

    “陛下,臣偶然认识一位能人想要举荐给陛下。”

    司宁的事情他了如指掌,她身边那位沈淼淼他自然也派人调查过,听说前些日子她完成了份黄河治理图交了上去,在这件事情上司宁也没少出力。

    他是知道司宁对黄河的心结,既然她这么大力帮她,显然她是一个有才能的,他自然不介意也帮她一把。

    “哦?是谁?”建章帝好奇的问。

    不光建章帝好奇,百官们也很好奇,治理黄河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能让李肃说上一句能人的,那肯定不一般,就是不知道这人他们是否认识。

    李肃没有卖关子,“回陛下,此人正是都水监郎中沈校。”

    “什么,都水监郎中?”

    “不过是一个从五品的小郎中能有什么才华。”

    “他要是真有才华,就不会是一个小小的郎中了。”

    在从李肃口中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