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众人再次落座后,东竹先生详细说起他被劫的经过,「安王次子贺炯昭自去年腊月至今年五月,先后三次送请柬至乌沙镇,请老夫去安州讲学。虽然他在信上言辞恳切,但去送请柬的安王府侍卫,却以家人安危胁迫老夫前往安州。只是碍于老夫有几分薄名,才未直接动手。」

    东竹先生师从名家,少年成名,因不喜官场尔虞我诈,数次拒绝请他入仕的官员,以在各州讲学授道为生。年过四十五后,东竹先生归隐祖籍乌沙镇,打定主意要在家乡的山林中终老。

    是以,安王虽有贤名,并许先生以重利,但东竹先生却志不在此,不肯出山。

    安王次子不肯罢休,屡次三番派人前来,东竹先生自认并无绝学,值得安王府如此相邀,越想越觉得不对。因怕连累家人,东竹先生安排好家事后独自外出,打算寻处有山有水之地避避风头。

    但不成想,他夜半出乌沙镇没走多远,便被几个蒙面人擒住,塞入了马车中。

    东竹先生本以为他们会将自己抓去安州,不想却被关在了郝连寨陶家庄,后又被转入安州历阳县外的山谷中。

    也正是在郝连寨,东竹先生搁门听到山匪欲辱房氏,房氏誓死不从,出声喝止,威胁他们若坏了主子的大事,必难逃一死。那帮山匪在一时爽快和活命之间,当然选择活命。

    到了山谷后,东竹先生虽被困于竹林中,但山谷管事待他礼遇有加,除了出谷和往外送信,吃穿用住,样样周到。但越是如此,东竹先生越是不安,所以才弄坏竹屋,以求脱身之法。

    还不等他行动,将他由陶家庄转入历阳山谷的安林春,提刀入谷要杀他,沈戈及时带人赶到,将他救下。

    林二爷听得有点迷糊,「先生,那些人从没说过为何要抓您?」

    东竹先生摇头,「老夫起初以为是安王或其次子恼老夫不识趣,要教训老夫。可被关入历阳山谷后,老夫多少明白了他们的意图。」

    是什么?林如玉和沈戈坐直身体,齐刷刷望着东竹先生。

    东竹先生道,「老夫被抓去历阳途中,洪水突至,若非安林春及时带着老夫避难,老夫定会命丧洪水中。因安林春途中一言不发,老夫无法从他口中探知消息,但山谷管事是个爱说话的,时常到老夫面前说些闲话。」

    「他说十三县受灾,十余万百姓命丧洪水,乌沙镇父老包括老夫的家人全部被淹死了;说,刚修好的卧龙堤之所以会决堤,是因为修筑大堤的官员中饱私囊,大堤看似坚不可摧,实则不堪一击;还说,朝廷不只不给受灾州县发赈灾粮,还不顾百姓生死,将三州官仓里的粮食运去兴阳,令三州百姓住无屋,食无粮,交寒饥迫。」

    林二爷瞪大眼睛,「他是睁眼说瞎话!朝廷没动三州官仓里的粮食,虽没给赈灾粮,但却免了三州接下来一年的田赋。」….

    「贺之所疑,正是其中关键:山谷管事为何要在老夫面前说谎?」东竹先生反问一句,目光落在沈戈和林如玉身上。

    贺之,是林二爷的表字。

    沈戈先道,「他们在先生面前说这些,是为了让您悲愤。」

    林如玉道,「先生好诗。诗可以群,可以怨。他们说这些为的,或许就是先生您在悲愤郁于心之时所做的诗。他们想用这些诗,激起民怨。」

    沈戈继续道,「假安自派人劫走赈灾粮,也是为了激起民怨。他们想让三州百姓怨恨官府,怨恨朝廷,然后……安王可以趁乱收拢民心?假安自远收编山匪和水贼,是为了扩充安王府的兵力?」

    这个套路,林如玉在历史书上见过不只一两回,「民心乱了,安王就可以顺应民意,兴仁义之师,出兵讨伐‘昏君,。」

    东竹先生赞赏地看着眼

    前这两个出色的孩子,「不只是诗,老夫推测,安王想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