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啊?”太史享一愣,有些反应不过来,江东文武顿时一片鄙夷之色。

    刘琦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扫视众人:“不花钱,谁给你治病?”

    孙权不耐烦地摆手道:“尽管去治,花费多少,都记在本侯账上。”

    “如此我便可放心安排了!”刘琦大喜,向孙权告辞,与太史享匆匆离开,准备救人事宜。

    “哼,见利忘义,终究难成大事!”孙权脸色阴郁,却撇嘴冷笑。

    众人也都摇头叹息,好好的一位翩翩公子、皇室贵胄、金枝玉叶、一方诸侯,怎得就如此财迷,举止与商贾市侩一般?

    唯有周瑜却目光深邃,看了一眼身旁的鲁肃,二人会心一笑,刘琦此举,可不止是爱财那么简单。

    孙权转回正题,言道:“取淮南为当务之急,刘琦方才所言倒也有理,跨海取广陵非同小可,需早做准备,当以何人为帅?”

    严畯马上言道:“大都督训练水军,自当领兵出海,淮南兵马,可由程普将军统率。”

    程普忙拒绝道:“不可,天无二日,军中亦不可有两帅。令不能行,禁不能止,此乃军中大忌也!公瑾深有韬略,治军严谨,某情愿听令于左右。”

    顾雍又举荐黄盖等,众武将纷纷拒绝,不愿担责,他们自知兵法方面不如周瑜,只想听令行事。

    阚泽等则支持周瑜全权统领大军,水军出动,也不必周瑜亲自带兵,只在曲阿、牛渚运筹帷幄即可。

    鲁肃大感诧异,不由看了一眼孙权,以往出兵,都是以周瑜为大都督,统领三军,今日为何忽然争起了主帅?

    严畯是张昭的门生,举荐程普统管步兵,众官各有人选,莫非是张昭授意?

    周瑜则神情淡然,眼观鼻,鼻观心,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听着大家争论,仿佛与他无关。

    就在鲁肃忍不住要出列时,张昭抢先一步,抱拳道:“公瑾文武筹略,威德显赫,足为三军统帅,愚以为大都督之职不必变动。”

    张昭此言一出,众官员便都不再说话,文官以他为首,武将那边本就一致认可周瑜,大都督还得由周瑜担任。

    孙权见众口一词,当即任周瑜为淮南都督,统管三军,即日筹备取淮南之事,具体策略,私下议定。

    众人散去,孙权单独留张昭问道:“君先前以公瑾性傲,不足以当大任,今日为何又主动推举?”

    张昭无奈道:“公瑾亦托孤之臣,领兵多年,在军中威望极高,众将唯命是从,我若不推举,恐惹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