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考取功名的字体,只能在考场使用,叫做“台阁体”,深得朱棣器重。

    台阁体讲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结体婉丽飘逸,雍容有度。

    而到了清朝之后,考场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特点,从“台阁体”改制为“馆阁体”。

    柳千钟本就是一朝元老一眼就分辨出来字体来源,结合黄符猜测,怕是那两名道士所留。

    行至此处,这位殿阁大学士,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可不曾想,继续往内探入时,更吓人的一幕出现了。

    由于这间墓室构造奇特,分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还有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

    除了主室中干干净净,只放了一座半人高青铜鼎外。

    其余的各室中,均有着累累白骨,腐烂臭尸。

    加起来,竟然有着三十来人!

    墙壁之上,还有不少血手印!

    一同进入墓中的捕头,观察极其细致,几眼过去就发现所有的白骨,都没有头颅。

    恰好此时,行至主室中的六王爷,传来一声叫喊。

    柳千钟迅速带人前往,就发现主室的青铜鼎内,竟然有着三十多个头颅,簇拥着一柄青铜剑。

    这种场景,委实让人心惊。

    众人,更是面面相觑。

    明明是存放主人尸骨的主室,却并没有棺椁,反而放着一座青铜鼎,那这墓到底是为谁所建?

    为青铜鼎?

    开什么玩笑?

    六王爷胤祚,却一眼分辨出来,那座青铜鼎乃宫中所制,上头有着九龙戏珠的精湛雕画。

    柳千钟苦读藏书,也一眼看出,青铜剑乃秦朝制物。

    同行捕头惊讶之时,悄然说了一句:莫不是墓主人起死回生,用这青铜剑,砍去了三十多人的头颅?

    此话一出,人心惶惶。

    神鬼之事,一直都是禁忌。

    何况,还有宫中龙脉在此,绝不可随意乱语。

    柳千钟当机立断,让衙门封锁了墓室,同时又听六王爷吩咐,准备将那座刻着九龙戏珠的青铜鼎,搬回朝中。

    与龙有关的制物,是不得在民间流传的。

    柳千钟不傻,安排好了所有后事。

    至于案件的真相,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想必不管是那道士,还是那和尚,都不是真正的佛道中人。

    他们,都是来盗这座大墓的!

    结果,却因为墓中机关触发,加上多方盗墓贼插手,于是落了个惨死的下场。

    那道士和和尚,多半也是因为来不及逃脱,所以才死在了井里。

    尽管这个理由,尚有缺陷。

    但,从任何方面,都符合逻辑。

    当地县衙,也选择结案了事,皆大欢喜。

    可就在柳千钟、六王爷等人,要驾轿离去之时,双塔村突然就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

    原本干旱了数年的冀州,居然遇上了千年难得的大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