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前番黄巾起义的时候,刘俭家乡涿县组织起来的义军,已经解散了,那些自发性组织起来的民兵,各自得到了赏赐,解散为农。

    不过涿县义军的名单,刘俭手中有一份,只是一直没有想到这一层。

    当天晚上,刘俭就写下了一封书信,派心腹送往涿县,告知简雍和自己的父亲刘周,不可断了与涿县义军主要领军人物的联系,要不断的打听义军主要士卒领头者的近况。

    逢年过节要有礼物往来,如果谁家有了困难,该施以援手的时候,就要施以援手。

    安排完了这件事之后,刘俭就又书信一封,派人送往了中山国无极县的甄家。

    甄家的商贸在河北做的极大,涉及马、米、铁、布帛等诸多行业,在冀州乃至于河北,很多涉及到民生的商业,都与甄家或多或少的有些关系。

    但甄家虽然行商,却并非是真真正正的商贾,相反的,甄家实是官宦高门,家中亦世出两千石官员。

    这是东汉官宦之家与西汉前期最大的一点不同。

    西汉时期,商贾受尽压制,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使汉武帝时代的“抑商”政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自武帝后,大汉“抑商”政策逐年开始动摇,盐铁专卖时禁时放,大官僚之家皆开始经商,很多官僚家子弟开始操纵心腹经营屠宰业及卖酒,到了西汉元帝时期,官僚经商成风,诸曹侍中以上往往私贩,官僚、外戚经商形成风气。

    到西汉末年,民间商业活动已甚是活跃,各地重新出现作为上层豪强的富商大贾。

    东汉王朝更是在商人地主们的支持下建立的,百年更迭进展,商人与官宦早已不分彼此。

    西汉武帝时期商人位末,但是到了东汉时期商人的地位已是空前提高,权贵家族几无有不商者。

    中山甄家和辽东公孙氏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不但是世有两千石之高门,且还是河北赫赫有名的大商巨贾。

    而依靠马业起家的涿郡刘氏,在联合了苏双,张世平等一众成立了河北商贸后,与甄家的交易也逐渐增多,合作愈发的顺畅,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双方已经成了彼此不可或缺的好伙伴。

    两家可算是亲密无间。

    中山国与常山国中间只隔着一条滹沱河,地域极为接近,从无极县到常山不过只有百里之地,若是单人快马,一日时间便至,若是正常行军,一般也不会超过三日。

    因此,若是常山的义军可用,倒是不妨在中山甄家采集一批铁器和马匹,用来武装义军。

    真定县南临滹沱河,西临太行山脉,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因为靠近太行山脉,而如今的太行山脉,已经成为了氓首流民的聚集地。

    在冀,并,幽等地生活不下去,无能力缴纳口算的黎民皆遁入太行,纵然不是山贼,也成了黑户,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等于脱离了汉朝的统治。

    而太行山脉中的土地少有开发,虽有可开垦之田,但毕竟不如抢来的快。

    因此西临太行的真定县,就成了太行山中贼寇主要瞄准的县城之一。

    刘俭与孙瑾、刘暠带着一众亲信来到了真定县。

    时有真定县令见两级上官皆至,不敢怠慢,带县中诸吏出县城二十里相迎。

    见了真定县长,刘俭作为州牧,一边对他守护真定县,抵御贼寇的政绩做出了肯定,随后又向对方询问关于褚燕和地方义军的情况。

    一说到褚燕,真定县长的嘴就有点管不住的,絮絮叨叨的给刘俭从头说起。

    果不其然,真定县的情况也和别的地方一样,乡里之间诸家族关系极为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那褚燕所在的褚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