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数虽然不全,但个个都是真正杀招,且这些招数使用出来,当今之世没几人能看出来根脚。

    太宗皇帝一生好武弄毒,于此两道极其用心,这才建了武库毒库,他个人武艺也算高超,用毒手段也诡诈,枪棒之上,自称朝堂第一人。

    可太宗皇帝虽然个人武艺超群,却在统兵打仗上,没什么本领建树,于军事更无才能,性子急躁狠辣,患得患失,曾经两次北伐,皆是大败而归。

    原却是登极后想学李世民,彰显文治武功,以扳正世间对他皇位的非议。

    太祖当年要迁都西京洛阳,那太宗便不迁,太祖说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宗就说不杀言官,太祖说要攒钱买回燕云十六州,太宗就发誓要打回燕云十六州!

    结果初次北伐,高粱河之战,最初两场倒还小胜,却不知落入契丹圈套,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分兵夹击,打得太宗丢盔卸甲,不光军队被打散了,自家也中了两支错尾狼牙倒钩箭,差点把小命给丢掉。

    逃跑途中找不到马车,若不是呼延庆的祖上呼延赞不知从哪儿弄来一辆驴车,载着重伤的太宗,一路狂奔一百六十多里,恐怕都逃不过此劫。

    这一战在高粱河发生,太宗皇帝又坐着驴车飞逃一夜,连军队都不顾得,是以在后世获得了一个“高粱河车神”的绰号。

    回去东京修整两年后,太宗那颗武功之心再次蠢蠢欲动,还是想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

    于是这遭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带上了不少猛将,大抵潘美、杨业、田重进、曹彬、崔彦进等人,出发北上。

    为了找回面子,太宗这次下了血本,刚开始北伐十分顺利,曹彬、田重进、潘美等将相继攻克了固安南城、寰州、涿州、应州、云州等地。

    打了胜仗本该高兴,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后,太宗皇帝忧心忡忡起来,总感觉哪里不大对劲,这怎么和两年前那次一模一样?开始十分顺利,那后来呢?后来太宗不太敢想。

    可结果正如他所料,契丹的萧太后调整战略,将主力对准了宋军的东路军,这同样也是宋军的主力,只要把这支军队击败,其他两路宋军不足为虑。

    没等太宗反应过来,耶律休哥就带人断了曹彬的粮道,曹彬手里的十万大军在涿州熬了十几天,实在是没饭吃了,只好撤军。

    东路军一撤,宋军的整体布局就乱了,耶律休哥趁此机会发动猛攻,曹彬压根挡不住,一路狂奔而走,数万宋军毁于一旦。

    此刻不等太宗骂娘,耶律斜轸又带着十万大军而来,斩杀了一万多宋军,夺回了宋军攻陷的各地城池,这场北伐再次以失败告终。

    两次北伐惨败以后,太宗皇帝才开始怀疑起自家的军事本领,可虽然领兵指挥不行,但皇位不能不要啊,想要保住皇位和脸面,那就得再做点事情才行。

    太宗皇帝看收复燕云十六州无望,就想在防御上下功夫,太平兴国四年,辽国军队南下侵犯,太宗皇帝顿感机会来了,他悉心研究了一整年的防御战法,终于要派上用场。

    他让前方大军先别动手,自家画了一张阵图,送到了前方让军丁们排兵布阵。

    其实战场之上未必一定要布阵,尤其大规模野战,布阵作用不大,可为了展现统帅的手段本领,这个排兵布阵就需要使用了,太宗就是想要再检验一下自家本领,进攻不行,那就试试防御的本领。

    世间名帅分很多种,如白起、项羽这一种,属于进攻型的,廉颇、李牧这一类,则是防御型的,太宗在进攻方面吃了大亏,自然想要从防守上找回些面子。

    阵图送到前方之后,那些将军们面面相觑,一个个都傻了眼,按照太宗阵图的布局,宋军各方阵之间的空隙太大,绝对是大辽军队突破的重点,这么干绝对必死无疑啊。

    将军们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