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挟私报复,但这样不是应该远走高飞吗,怎么还会来至东京险地?

    或者扈三娘和林冲不在一起,独自一人来了东京?

    可那也不对,扈三娘自己来东京干什么?

    赵柽百思不得其解,背着手向前走去。

    冬日里没有太多活计,这时庄客们打扫完路上积雪,便开始练武。

    欧阳北权做教头,罗金水在旁校正,赵柽瞅了一会儿后便吩咐备马,接着独自去了碎玉楼。

    到了碎玉楼他立刻招来众人议事,然后亲手画了几幅扈三娘的图像,叫人在城中四处寻找,尤其交待朱小乙,让他手下那些乞丐全部出去,寻觅扈三娘踪影。

    赵柽心中总感觉不对劲,这扈三娘出现得亳无理由,事有反常即为妖,最不可能出现在东京的人却出现了,而且还是在素茶店那种地方出现,这里面绝对有事情!

    看当时情况,扈三娘应该是去买热饮子,这证明扈三娘应该在东京已经住上一段时间,且过得还不错,否则,她一个庄子里长大,随后又落草梁山的野丫头,怎么可能知道红鱼茶店这种地方?还顶着风雪来买?这分明是喝上瘾了才对。

    打发人出去后,赵柽又寻思了一会儿,还是想不通其中关节,便先回了王府。

    随后几天内他一直在等消息,但扈三娘却仿佛彻底消失了一般,竟是踪迹全无,哪怕朱小乙手下的那些乞儿将东京城踏遍,挨家挨户地敲门假意要吃的,也并没有看到扈三娘。

    随着年关将近,事情渐多,赵柽便也无法,只得又下了令慢慢访查,但绝对不是放弃此事,一天找不见,就要继续寻找下去。

    这一岁的新年比以往过得要更加热闹,因为府内添丁,所以大张旗鼓地庆贺了一番。

    而吕将也依言和赵柽下棋,却是连中局都没有走到,便即败北,又签下了整载的卖身契。

    来秦王府送礼的人也比往年更多,礼物更加贵重。

    接着就到了上元节,过了上元节后,赵柽拿了两出剧目的纲本给张贞娘与赵元奴,让两人照着写剧。

    其中一出剧的名字叫做《智取青龙山》,另外一出剧则叫《海杀》。

    《智取青龙山》说的是南朝梁时候,大将陈庆之坐镇江淮发生的故事。

    其时梁武帝萧衍兴佛,但是民间有人歪曲佛理,借其名造反起事,声势浩大,席卷江南。

    萧衍令陈庆之平叛,陈庆之带兵横扫江南江北,最后将贼军逼到青龙山上,青龙山险恶无比,易守难攻,最后陈庆之用奇谋破之,一举歼灭了贼军。

    随后还写了陈庆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百姓上书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的一些剧情。

    《海杀》则带有传奇色彩,大抵发生在唐朝初年,里面写了一名民间少年李二郎,自小背负家仇,惹辱负重,韬光养晦,拜了风尘三侠之一的虬髯客为师,学得一身高强武艺,为父母报仇的传奇故事。

    因为他的仇家最后逃去海岛之上,李二郎渡海追踪,最后破除岛屿上种种机关,手刃仇人,所以起名叫做海杀。

    这两出戏,张贞娘和赵元奴足足从上元节结束,一直写到三月三才彻底写完。

    其中很多地方她们两个根本写不出来,只好赵柽亲自捉笔,随后自家大戏园子开始排练,书局也雕版印刷,在四月初的时候,戏曲与绣像词话一起面世。

    这《智取青龙山》和《海杀》两出大戏一经上演,便立刻轰动东京城,几乎万人空巷,戏园外的房上树上,全都坐满了人,就算更远的地方都有人从高处往戏园里看。

    而买书的也不少,这时许多朝上官员都知道了戏园子是赵柽所开,不好意思前往亲睹,就买了绣像话本来看,一看之下确实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