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河北那边无法出兵,要防着田虎,毕竟一但开战说不定田虎会趁火打劫。”

    道君皇帝“噗通”坐回龙椅:“才这么点人吗?连二十万都凑不到?若是熙河再不派兵,岂不是十五万人都凑不齐?”

    童贯道:“官家,正是如此,而且京畿禁军不宜大量调动,毕竟此番和征剿王庆方腊不同,那是我大宋境内,而这是前往辽国,京畿禁军还是要以守护开封为主。”

    道君皇帝扶案不语。

    童贯继续道:“若是给臣时间,四月底再出兵的话,从各处地方禁军中抽出几万人却不成问题,可是金国那边有些太急了。”

    道君皇帝冷哼道:“若是能容下一个月时间,熙河就捉到老二那个孽障了,也不用不出兵,那时又何须去调各方禁军!”

    童贯低头道:“官家所言极是。”

    道君皇帝在龙椅后一阵沉思:“与金结盟夹攻北辽,总不能太过寒碜,而且攻城掠地后也须留兵看守,西军至少要出十五六万才够,算上河东兵马,还有京畿……京畿怎么也要再去些,凑个二十万之数,这才像回样子。”

    众人在下面皆称是,道君皇帝又道:“不过,熙河那边总要想个办法出来。”

    唐恪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当年赵相公说得好,攘外必先安内,内不靖,则外难平,眼下当以熙河为重,要先保得青唐无事,才不至于前方打仗,后方起火,至于金国那边……能不能先通信拖延一下出兵时间?”

    蔡攸在旁摇头道:“攘外必先安内虽然无错,但是君无戏言,盟约都已签好,国书都已互递,岂有转头就变卦的道理?”

    张邦昌这时道:“我觉得童枢密刚才的话有些夸大其词了,虽然我没有去过青唐城,但那种边城怎会须几万人攻?何况秦王与陇右副都护里应外合夺城,也不过是做的最坏打算,未必就一定如此,说不好秦王到了青唐后根本就不得入,被擒拿了也难说,哪怕就算入了,那一半西州兵又怎肯真心投降?所谓的近万人能真正使用的不过几千罢了。”

    唐恪摇头:“张大人万万不可小视秦王,凡事当做最坏打算为上。”

    道君皇帝这时再看童贯:“爱卿怎么说?”

    童贯瞅了瞅众人,然后对道君皇帝礼道:“官家,诸位大人所说全有道理,只是老臣以为……当下最重事,还是要及早收复燕云十六州啊,其他所有事情都要以此事为主!”

    道君皇帝点头赞许:“自然是要以这后山故地为主,至于和金国通信拖延出兵时间实不可取,会被金国看轻了不说,而且结盟消息早就泄露出去,辽国那边说不定一直在做准备,拖得越晚越不利于进攻。”

    童贯道:“官家圣明,正是如此。”

    道君皇帝摸着胡子,有些犹豫:“既然如此,熙河还是要出兵的,就是倘若老二真占了西宁州,又当如何?”

    童贯道:“刚才臣觉得张大人所说也有些道理,什么最坏打算都是臣等想出来的,未必如此,官家如果决定熙河路也出兵北上,那就算秦王真占据了青唐,暂不攻击就是,然后不妨从除震武军和兰州外的各州调出些人马,拦在青唐东下要道,想秦王手中除了青唐降军外只有几千人,也成不了大患,待这边收复燕云之后再大兵杀回,到时西军十几万人皆可奔赴熙河,秦王就算本领再大,也只有束手就擒一条路走!”

    道君皇帝闻言不由抚掌道:“爱卿所言甚妙,那便依此行事,朕现在就下旨传令西面诸军,至于熙河就先让各州出些地方守军,拦上一拦就是了。”

    众人此刻见道君皇帝心意已决,一起高呼:“陛下英明!”

    道君皇帝点头,随后又道:“此番灭辽事大,还须童爱卿带兵前往,爱卿可否愿意?”

    童贯闻言神情瞬间激动,急忙跪倒在地:“老臣感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