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倭寇和大明在江南激战数日后,罗刹人的耐心终于得到了回报。

    江南战事胶着,倭寇步步紧逼的消息不断地传到朝中,而萧风预测的宣大一线战事毫无动静,很多文臣都坐不住了。

    他们激烈地指责萧风太过优柔寡断,导致江南战事不能取胜,其中以兵部给事中的言辞最为激烈。

    “倭寇战力非凡,当年几十个倭寇就曾经打败过几千人的士兵,一直打到南京城下。

    如今三十万倭寇登陆,萧风仅以五十万兵力迎敌,这岂不是狂妄自大吗?

    他是意图建立不世功勋,故意不肯调动宣大及关外军队相助,想把功劳全都记在江南,记在他和胡宗宪的头上。

    可这般不顾大局,万一倭寇胜利了,江浙之地落入倭寇之手,大明岂不沦陷半壁江山?”

    丁汝夔不乐意了:“你怎么如此口无遮拦?萧大人亲临前线,与倭寇作战,难道他不比你清楚倭寇的凶残?

    戚继光和俞大猷训练新军,其战力远非当年的卫所兵可比。入世观和国坊如今日夜赶工,提供武器弹药。

    萧大人说过,倭寇准备了很久,刚一上来势头凶猛是正常的。过几天后我们的主场优势就该显现出来了!”

    兵部给事中冷笑道:“戚继光和俞大猷,这都是萧风的人。胡宗宪、徐渭,包括在海上未归的水师。

    汪直、徐海、唐顺之,哪个不是萧风的人?就连他调动的苗疆兵马和山东兵马,也都是他根基深厚之处。

    这一战若胜了,萧风一党的主要官员,人人都有大功,都要升官!到时整个朝廷都是萧风的了!

    若真能胜,我们也认了。可他这是冒险!宣大一线、山海关及关外之地,他的根基尚浅,所以不肯调兵使用,担心分功!”

    丁汝夔怒道:“宣大总督是仇鸾,宁锦一线是李成梁,山海关如今是杨照,这些人也都与萧大人并肩作战过,何谈根基尚浅?”

    兵部给事中笑道:“须知朋友也是有深浅的。仇总督忠于万岁,李成梁和杨照与萧风不过数面之缘。

    最重要的是,北方军队下面的官兵都与萧风不熟,而俞大猷和戚继光掌控的部队,却大都是他们自己训练出来的!”

    丁汝夔喝道:“萧大人说过,宣大和关外的军队不动,是为了防范漠北蒙古和罗刹人有异动!”

    兵部给事中冷笑道:“如今草原上的蒙古人都已归顺大明,且一盘散沙,岂敢造反?

    漠北蒙古距离遥远,兵力不多,就算有异动能威胁得了宣大防线吗?至于说罗刹国,更是无稽之谈!

    罗刹国与大明距离遥远,唯一离得近的地方,还有辽西道外的大山阻隔。双方从未有过战争,这不是杞人忧天,就是危言耸听!”

    丁汝夔大怒:“你小小兵科给事中,岂敢妄议战局,扰乱视听?是谁指使你的?”

    徐阶微微咳了一声:“丁大人,兵科给事中官职虽小,乃是言官,他身在兵科,讨论战局也谈不上妄议。

    老夫相信萧大人绝无异心,但也担心萧大人会不会百密一疏,低估了倭寇这次的战力和决心。

    萧大人之前说得太过决绝,也许此时碍于面子,无法转圜,我们是不是该帮萧大人找个台阶下呢?

    如今北方毫无动静,大批人马囤积于此,而让萧大人只能以目前江南的几十万人马抵抗倭寇大军。

    万一有个什么闪失,不但萧大人难辞其罪,大明半壁江山糜烂,更加可怕。因此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坐等,也该群策群力啊。”

    这番话说得就十分中听了。自从萧风逼着徐阶捐了十万两银子,帮他稳住了首辅之位后,徐阶对萧风的态度确实有很大的转变。

    他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