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徐阶这句话,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说出来过,但实际上却无数次地发生过。

    历史上最容易死人的两个罪名,其中一个之前详细说过,叫“养寇自重”。

    别管是谁,别管有多大的功劳,多高的地位,只要圣旨上出现这个罪名,必死无疑。

    但还有一个罪名,因为这个罪名而死的人一点也不比“养寇自重”少,可圣旨上却从未出现过这个罪名。

    因为这个罪名说不出口,更不可能写在圣旨上。这个罪名就是:功高莫赏。

    无论文臣武将,立功都要悠着点,要有度,凡事超过了限度,都是物极必反的。

    功劳这东西,就像金钱一样,你立一个小功劳,相当于你发了笔小财,肯定是十分快乐的。

    你立一个大功劳,相当于你发了笔大财,肯定是万分快乐的。

    但如果你连续不断的立下大功,相当于你连续不断地发大财,这时候你的快乐也就快到头儿了。

    你立下大功,皇帝就得赏,皇帝不赏,别人就会说这个皇帝有问题。但其实皇帝手中可赏的东西也是有限度的。

    金银、官职、爵位,一轮轮的赏下去,到最后你还在不断地立功,不断地立大功,你让皇帝怎么办?

    臣子立了功,皇帝却拿不出可赏的东西,这事儿能有多尴尬?没当过皇帝的可能想象不出来。

    那就像你老婆洗好了澡,穿上了最性感的内衣,在床上摆出了最诱惑的姿势,含情脉脉地看着你,你却只能默默地夹着被子走向沙发……

    尴尬也就罢了,随着你不断地立大功,地位越来越高,到最后你和皇帝的界线就会慢慢变得模糊起来。

    朝野之间渐渐就会产生一种想法。这个人太牛了,权利又大,巴结皇帝还不如巴结他呢,他跟皇帝也不差啥。

    等等,既然如此,那这个人当皇帝,似乎也不是绝对不可思议的事儿吧。万一哪天他想当皇帝,我还要极力反对吗……

    这就是功劳太大,就要急流勇退的原因。张良懂,范蠡懂,孙子也懂;韩信不懂,文种不懂,年羹尧也不懂。

    这种事儿,懂的人很多,但真敢说出口的,却少之又少。因为这等于是打皇帝的脸,预测皇帝要当个忘恩负义的混蛋。

    所以嘉靖大吃一惊,直愣愣地看着徐阶,就像不认识这个人一样,黄锦和陆炳也都吃惊的看着徐阶。

    “徐爱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朕是那种嫉贤妒能的昏君吗?”

    徐阶深施一礼:“万岁,臣绝不敢做如此想。然而万岁不想,不代表群臣不想。

    便是为萧风考虑,也不该把他架到火上去烤。所以此次之事,臣以为不论真假,还是让他先回来为好。”

    嘉靖看着徐阶,半天才开口:“你与萧风素来政见不合,今日冒险替他说这种话,却是为何?”

    徐阶正色道:“万岁,政见不合乃是常事,萧风为国为民之心,臣深信不疑。

    只是萧风少年得志,位高权重。少年人心性未固,难免意气用事。便是自己无心,也怕别人有意。

    臣以为此事中误会甚多,不宜拖得太久;萧风功劳太高,确实也让朝廷为难。

    万岁迟迟未公开召回萧风的理由,也未让六部、内阁过问此事,就是不想让此事变成公事,希望能和萧风私下解决此事。

    万岁将臣等叫到西苑精舍,而非朝堂,就是让臣等私下为万岁分忧。

    如此臣更当以诚心事君,岂能因怕万岁怪罪而不敢直言,辜负了万岁的信任?”

    这番话说得推心置腹,也确实冒了很大的风险,绝非徐阶平日的风格,但也真的挑不出毛病来。

    嘉靖微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