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韩非并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与大名鼎鼎的始皇帝嬴政,早在新郑,便有过一场隐秘的见面。

    另一个卫庄不会说这么无聊的事。

    尤其是史书上也写了韩非的下场。

    很多事,重要的是过程。

    可也有很多事,只需要一个结果。

    韩非的结果是他入秦,而后死了。

    所以,他究竟是为何入秦,又是因何被论罪而死,死在了何种手段下,另一个卫庄都不想把这些毫无价值的情报写在那张珍贵的信纸上。

    且,不管是哪一个卫庄,他们都是一样的冷淡性子。

    写封信通知一下这个韩非。

    已经算违反他的做人底线了。

    他们都是聪明人,都明白世间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故此,此韩非也只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彼韩非,他这个“彼卫庄”能写信提醒这个“此韩非”可以说是看在自己认识的那个“彼韩非”的面子上,把凡事都事无巨细的写在信上,也许是好意,却也真有点看不起韩非智商的意思。

    因此,只翻史书的韩非并不知道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对手、也是其余五国的对手、一位前无古人的帝王、青年始皇嬴政,也在这只拜访韩国的使臣车队里。

    不过,就算他知道,也不会做什么。

    他与嬴政是同一种人。

    不仅如此,还很钦佩嬴政。

    他们之间,是伯牙子期之交,哪怕此前二人从未见面,他也发自内心的认可嬴政一统天下的手段,及,一统天下后,展现出的治国之术——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以及很多很多,而嬴政也从他著的书里看出了他的法,那是一种最适合在一统天下后推行的法,因为秦国是军功制,与其一并诞生的是商鞅之法,也就是商君之法,虽说法理无情,可商君之法只适用于春秋战国,从古至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法也一样,若非他们彼此的立场,一个是韩国九公子,一个是秦国君王,他们也许会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乃至执政时的默契搭档。

    可惜,他们终究受限于立场。

    一个是韩国王室之子。

    现如今,已成韩太子。

    一个是秦国傀儡君王。

    现如今,是潜龙在渊。

    故此,哪怕没有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因素,他们也都不认为,杀了一位嬴政或一位韩非就能改变这狗屁的世道。

    他们是应劫而生的人。

    “宁可以这世道为棋盘,七国为子,厮杀个你死我活,也绝不会以人为子,行那目光短浅的刺杀之举,令这天下再如春秋战国般的乱上五百年!”

    “我有扫平乱世之能。”

    “他有治理盛世之才。”

    “若他能战胜我,也就证明他亦有扫平乱世之能,这天下,便是我拱手相让,又有何不可?”

    “若我能战胜他,也就证明他只有治理盛世之才,术业有专攻,当以我主他辅之势定天下!”

    王宫外。

    车厢里。

    青年嬴政跟盖聂聊着天。

    李斯进韩国王宫拜访韩王了。

    别看六国联军伐秦。

    在这个时代,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习俗人人遵守,这并非一种陋习,而是一种尊重,意思是——有种你就放马过来,我还不屑杀你一个势单力薄的使者,搞的好像我很没格局,很没肚量,眼里容不下任何持反对意见的人一样。

    说白了还是要脸。

    也正因如此。

    别看六国咬着牙跟秦国打。

    秦国使者依旧敢大摇大摆的登上六国朝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