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睛去瞟乔念朝,他感受到了方玮的目光,可他却集中不起来精力回应方玮的目光。方玮在吃着零食,她的样子和做派仍然是小女孩式的,初恋并没有让她成熟起来,而乔念朝在那天晚上却被章卫平的成熟吸引了。做一个成熟的男人是多么的具有诱惑力呀!那个初秋的晚上,乔念朝被成熟男人的魅力深深地折服了。在那个晚上,他想起了那句华丽的名言——温室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

    露天电影结束之后,乔念朝在黑暗中拉着方玮的手,躲在一栋楼的阴影里,咬牙切齿地说:我要去当兵。

    他的决心感染了正处在初恋兴奋中的方玮,她也激动不已地说: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方玮不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从小到大几乎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父母对她很省心,老师对她也放心。现在她和乔念朝走到了一起,她自然就要听乔念朝的了。因为此刻在她的心里,乔念朝已经是她的唯一了,乔念朝的决定就是她的决定。那天晚上的方玮在乔念朝的眼里很动人。

    乔念朝的父亲是军区的副参谋长,参加过抗联,打过三大战役,又在朝鲜打过仗,从朝鲜回来后生的乔念朝,于是便给孩子取名为“念朝”。他每次打仗后,都要生一个孩子,生老大念辽的时候,刚刚结束辽沈战役,后来又生了念平和念淮。在乔副参谋长的思维逻辑里,打仗是练男人精血的,现在没有仗可打了,他就再也没有生育过。他怀念那些战争的时光。

    在和平年代里,乔副参谋长一口气都让孩子们参军了。最后就只剩下高中刚毕业的念朝了。其实乔念朝下不下决心去参军只是自己的一个决心而已,在父亲乔副参谋长的计划中,念朝只能走参军这条路,只不过今年的征兵工作还没有开始,初秋的军区大院里,树上或者是电线杆上,已经用红纸绿纸写出这样的宣传口号了,例如:“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当兵为家为和平”等等。

    几天后,参军的报名工作就开始了,乔念朝拿着户门本在军区大院居委会很顺利地报上了名。

    方玮在报名的问题上却出现了麻烦。方玮的父亲是军区后勤部的部长,母亲是地方一家医院的院长。方玮的母亲以前也曾是军人,在部队野战医院当医生,朝鲜战争结束后,有些野战医院就撤消了,母亲也就是在那会儿转业到了地方。很快,母亲便当上了一家地方医院的院长。方玮一家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姐姐,已经当满八年兵了,现在在一个军部里当保密员。哥哥已经下乡插队快三年了,这些日子母亲正活动着把哥哥调回来,接收单位都找好了,是市卫生局。管后勤的处长已经答应了,只等哥哥办完返城的手续,就让他去学习汽车驾驶,然后给领导开车。

    这些事都是母亲在操心,只不过哥哥的事还没办完,方玮的事也就暂时放在了一边。母亲早就打算好了,他们医院最近要培训一批护士,母亲已经为方玮报了名,就等着培训班开学了。

    当方玮说要报名参军时,母亲坚决反对,她的理由是,家里的孩子中当兵的插队的都有了,党的号召已经完成了。当兵也好,插队也好,在母亲的感觉中那都是临时的,最后还得融入社会,就像自己当了那么多年的兵,最后不还是得转业?她不想让自己最小的孩子再去走弯路了,她要让孩子一步到位,直接到地方参加工作。自己是搞医务工作的,她也希望方玮能到医院工作,先当护士,有机会再进修,慢慢再成为医生。

    母亲为了让方玮死了当兵的心思,干脆把户门本装在自己的公文包里,上班下班都带在身边。没有了户口本,方玮是无论如何也当不成兵的,征兵工作开始的那几天,方玮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在母亲的印象里,方玮是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可在当兵这件事情上,文静的方玮却犟得像一头牛。那几日,她茶不思饭不想,纠缠着母亲一心一意要报名参军。母亲很忙,没有时间和小孩子废话,每天上班早早地走,下了班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