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来者是一位衣着打扮非常干练的男子,约莫三十来岁的样子,方框眼镜,短发,一看就是那种在一线做指挥的工程师。

    就蓄发和束发这事来说,这在古典时代本身是一种区分异族的办法,可以说是华夷之辨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周朝起,华夏大地流行起了蓄发和束发,披头散发销声匿迹。

    而今朝廷在这方面并未做过多的强制干预,礼部下发的公文中也仅仅只表示不宜在公开场合披头散发

    所以目前整体上的趋势可以说是自然而然地顺应工业化而演化的,广大乡村地区的束发习俗依旧普遍存在;而经济发达、生活节奏较快的市区则有不少工人图方便而选择剪短发,亦有追求时尚和新鲜的年轻人尝试新发型。

    染发、烫发的年轻人…周长风也在路上见过,不过在他的印象中,这大概少不了要被家里人一顿骂。

    至于面前这位干练的工程师,他显然属于图方便的那一类。

    “还真是周长官,我听到姓名的时候还不因为是重名了,结果还真是。”他拱了下手,笑道:“你画的那个草图我看了,很有趣,想不到除了阵战之外你还懂兵器啊。”

    “就…一点点。”周长风选择实话实说。

    “周长官你太谦虚了。我是工务处的王桓安,咱们聊聊?”

    “好。”

    于是二人就都坐了下来,一左一右,中间是张胡桃木方桌子,上边正是几张草图稿纸。

    “你亲自带兵和战车交过手,在这反战车方面的意见肯定是有份量的,你是觉着除了枪榴弹与手雷还不足么?”王桓安开门见山地问道。

    “那肯定啊,步兵对抗装甲目标处于天然的劣势,就如同古时候的步兵与骑兵一样。虽然有以步制骑的办法,可终究不算高效。”周长风在草图上比划了一个圈,继续道:“因此,步兵部队的反装甲武器越多越好。”

    若有所思的王桓安颔首道:“如今,枪榴弹攻击移动中的战车,命中率太低,射程也不过百公尺;手雷则几近于近身肉搏,的确需要一型更远更强力的轻便兵器。”

    在世界各国都在基于门罗效应而研发反坦克弹药的情况下,大明自然也没闲着,为了保密和混淆视听,空心装药破甲弹药的名称被叫做“特种烧夷弹”。

    军器局在去年就已经正式向各大兵工厂下达了研究指示,应天、顺天、武汉、成都等主要军事工业基地都各自依照给出的技术指标进行研发,等到了期限再统一去测评,综合性能最佳的中选。

    而军器局的研究指示就是反战车枪榴弹与反战车手雷,虽然三五式战防枪刚刚才列装,不过未雨绸缪却是必须的。

    何况,根据已知情报,沙俄的中型战车的正面装甲厚度超过一寸,侧面也超过半寸。这已经不是战防枪可以有效应对的了,步兵部队迫切需要能毁伤之的武器。

    现在一年过去了,应天兵工厂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并经过了许多次试验和改进。

    因此对于周长风所绘制的枪榴弹与手榴弹的草图,王桓安并不在乎,让他充满兴趣的是那个管状发射器。

    他微微眯眼,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下这玩意的模样与原理,“现在无后坐力炮还是个新鲜玩意,周长官你竟然就能想到将它的原理用在别处,妙啊。”

    无后坐力炮的雏形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出现了,不过截至目前却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列装的型号。

    在历史上,有个叫库尔切夫斯基的工程师极其热衷于无后坐力炮,设计过从37㎜到305㎜由小及大的一系列无后坐力炮,但是无一例外都是鸡肋。他最著名的设计是安装于一艘驱逐舰上的305㎜巨型无后坐力炮,不过测评结果很糟糕。

    于是在大扫除时期,由于设计的武器太差劲,同时被其它案件牵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