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劝解宋兄,去行万里路,如今又怎么由着宋兄去呢?学生有些不明白。”

    “老夫之前劝解,是以自己的角度,给他指出一条正确的路。”

    周文渊开口:“只不过我觉得正确的路,在宋小友看来,却并不是如此,或许还截然相反。”

    “这...”陆明皱着眉头,依旧有些不理解。

    他觉得让宋知书先离开,不仅是最正确的,也是最好的。

    明知前方是深渊,依旧要跳下去,这不是勇,而是不智,虽然陆明心中对于宋知书所遭遇的那些事情,也有不甘,也有怒意,可有些东西,是不可撼动的。

    “仙道,在于凝聚天地灵气,修炼法力,强大己身,说白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力量。”

    周文渊并没有立即给出解释,稍作沉思,继续道:“可儒家不同,在于一个悟字,也就是为什么儒道的修炼,比仙道更难,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人人的道理皆有不同。”

    “就如天下间的那些大儒,明明读的都是差不多的书,可为什么都悟出了不同的道理呢?”

    “原因就在于人之间的想法不同,宋小友有自己的路,自己的想法,他既然想到了,就要去做,在老夫看来,这是莫大的勇气,因为常人不可能拥有,而且老夫也为他高兴,因为宋小友真正的明悟了。”

    周文渊的想法很简单,他在内心中并不认同宋知书所做,但并不代表这是错的。

    高兴的原因也很简单,读书人能够明悟道路,并且遵从内心去做,善莫大焉。

    陆明听到后,没有说话,因为心中也知道了。

    只不过他依旧皱眉,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那如果宋兄,真将事情闹大,遇到危险该怎么办?”

    陆明是从实际角度出发,自己与宋知书乃君子之交,自然不希望对方出事。

    “危险?明远啊,宋小友他...不会有危险的。”

    明远,正是陆明的字。

    周文渊一笑,坐在椅子上,看着陆明,轻轻饮下一杯茶,继续道:“宋小友,赠予我儒家一道天大的福缘和人情,不说那些背后之人想动他,就算整个太昊剑宗想要动,也绝不可能做到。”

    话音刚落,周文渊眼神中浮现出一缕精芒,使得对面的陆明也心中微惊。

    老师是读书人,是正儒,一直以来对任何人都是和颜悦色,谆谆为人解惑,从未露出过这等神情,可现在...

    但很快陆明却想清楚了,读书人成君子之道,教化世间,但并不代表没有脾性。

    儒家读书人,可不只会闷起头读书写文,还有大义,敢为天下先。

    他没有说话,而是转头望向执法堂所在的方向,陷入沉思。

    或许今日,发生的事情会超乎想象吧。

    与此同时。

    明月城中。

    宋知书眼神坚毅,脚步坚定。

    他走在城中的街道上,所有的景象都尽收眼底,周围车水马龙,行人来往,所有的一切还是和之前一样,但又不一样了。

    他看到有修士因为一点收获,相约好友举杯畅饮,相约一同筑基,一如当初自己和李刀几人。

    他也看到有人巡山空手而归,眉头紧蹙,神情落寞,在为日后的修行资源而发愁。

    他还见到有人在道路旁争执,言称分配不均,控诉巡山区域被人私自划分。

    他又见到和王壮一样的信差,步履匆匆,低头快速前行。

    他又见到凡人因交不起房租,带着一家收拾细软。

    有人哭诉,有人忍气吞声,有人怒目相对。

    一幕幕,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