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殿试啊,虽然允许携带食物充饥,但真的敢在奉天殿上吃东西的人少之又少。

    贾琮咔嚓咔嚓的啃着芝麻饼,咔嚓咔嚓的响声落入其他考生的耳中就犹如魔鬼之音。

    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我也饿,可我没胆子真的带食物进来啊!

    算了,赶紧答完出宫吧,再呆下去,我怕忍不住打死啃饼子的人!

    宝玉直抒胸臆写了满满好几大张纸,当听到咔嚓咔嚓声时正好收笔。抬眼看了看果然是琮哥儿,往自己的考篮中瞅了一眼,没打算在殿中吃那干巴巴的饼子。

    他吹干墨迹,将答卷交给了监考官后就离开了。家里的人就在宫外,肯定温着佳肴在等他们,估计过一会琮哥儿也就写完出宫了。

    宝玉是这么想的,但不想贾琮竟然是最后一个出宫的考生,他一直等到了日暮时分,才看到琮哥儿提着考篮慢悠悠走了出来。

    “琮哥儿,你怎么才写完?”

    贾琮将考篮往马车上一扔,抱起水壶就是吨吨吨。

    等喝饱解渴才回了一句:“都怪我这双该死的手,一时没刹住,写了份万言策。蜡烛都换了三根还没写完,监考的几位老大人差点把我赶出来……”

    ……

    殿试不会黜落考生,除了那三名因故未参加殿试的会试上榜贡士之外,三百四十七名贡士最差也会有个同进士的身份。

    兄弟二人回府后家中的亲长问及两人的殿试时,贾琮忿忿不平的说道:“监考官不守规矩,竟然嫌我写的太长了,酉时还没过呢,非要我交卷。”

    林如海不禁笑骂:“虽然殿试只规定了最低的字数,可伱这万言策也太惊世骇俗了。再继续写下去,监考的老大人还不得累死饿死在奉天殿上。”

    他摇了摇头,询问宝玉答得如何。

    宝玉想到自己在殿试答卷中的那些言辞,偷偷看了一眼自家老爹,没敢说出实情,声如蚊呐的说了句不错就低头不语了。

    众人只以为这回殿试题目太难宝玉答得不好,便纷纷出言安慰,就是一向严厉的政老爷都没有出声呵斥。

    毕竟进了奉天殿,最低也是同进士出身,已经算是光宗耀祖了。

    两人终于熬过了科举的一道道难关,在家中好好休息了两日。

    三月十七日,礼部官员差人将进士服预先送到每个进士的手中,将用于明日的传胪大典上。

    这些衣服都是事先定制且需要还回礼部的,因此若有不合身的衣服,士子需要自行和他人或来礼部更换,还不能自行裁改。

    三月十八日辰时,朝中文武百官,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一律皆得出席这场三年一度的传胪大典。

    己时,文武百官全部入宫准备就绪后,在大夏门外等候的进士们才开始入宫,他们的次序排列和殿试时是一样的,而传胪大典的所在地依然是奉天殿。

    奉天殿广场前,文武百官按文武职分别站立于丹墀之内两侧,进士也分为两列站于其后。

    所有人站定,礼乐响起,内阁辅臣、武英殿大学士文同轩手捧黄榜置于黄榜案上。等到皇帝到来后,升座,众人行五拜三叩礼,一众官员便入殿开始典礼的下一步。

    奉天殿内,鸿胪寺卿沈珂开始宣读制诰:“元祐八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外的鸿胪寺官员开始重复沈珂之言,丹墀上九名大汉将军跟随唱和。

    “元祐八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三百四十七名贡士的心几乎都忐忑了起来,唯有贾琮是个异类,正兴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