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标准来,这次科研实验最少还得去一趟滇南和清海。”

    “真正的天文观测实验,不仅需要顶级的天文设备,更需要的优良的天文观测环境。”

    “别想着将天文设备放在紫金山上或者学校里,那是不可能的,一个大型城市夜晚产生的光污染对于天文观测的影响太大了。”

    “所以咱顶多在这边收集一些基础数据,那些顶级的数据得去滇南和清海那边,利用那边的大型天文设备进行收集。”

    “不过不用担心,我查了一下滇南天文台天文观测阵列目前并没有什么大型的观测科研项目,是可以申请使用的。”

    顿了顿,刘轩接着道:“这其实挺好的了,至少咱们不需要出国。”

    “如果是针对极光以及某些仅南半球可见的星球观察,还得去南极,有时候还得极夜的时候去,不然就观测不到。”

    “那鬼地方我去年跟随导师去过一次,在那里呆了一个月,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冷的老二都能给你冻痿,去过一次就不想再去第二次。”

    “景色虽然挺美的,但呆久了也就那样。”

    徐川点了点头,南极他没去过,不过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听听就觉得冷。

    他上辈子研究物理项目去过最冷的地方是冰岛的永久冻土层,去了一次,温度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时候去的,就冻的他怀疑人生了。

    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还要进行科研活动,想想就可怕。

    而且在南极出了事,那可真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救援都来不及。

    .......

    参观了一下学校的天文观测台,了解了一下有关天文实验的设备后,徐川就回到了宿舍。

    他要对xu-weyl-berry定理继续进行完善,而有关参宿四的数据采集,则交给天文系的几位博士生师兄了。

    有大师兄樊鹏越帮忙盯着,并不用担心会出什么问题。

    至于时间,如果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对参宿四的数据收集需要十天到一个月左右。

    有这么大的误差,主要是由滇南天文台天文观测阵列什么时候能申请下来,以及天文观测活动的性质决定的。

    前者就不说了,哪怕滇南的天文台天文观测阵列是与南大有合作的,哪怕它目前没有大型观测项目,但要申请插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天文观测活动需要的时间也不固定,因为要不断使用不同的技术参数和不同的望远镜进行测量,最终得到一个相对的数值。

    这期间,徐川能做的就只有等待。

    不过在完成xu-weyl-berry定理的转换和形变后,他跟着这几名天文系的博士生师兄一起去了一趟滇南。

    所谓的天文台天文观测阵列,其实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山沟沟里面,四周几十公里都荒无人烟,最大程度的杜绝了光污染。

    但与之对应的是工作人员的生活极其不便,几乎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食堂大厨买个菜都要跑几十公里远或者由专门的人送来。

    在博士生师兄的指导下,徐川利用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观测了一下遥远在六百十四光年之外的参宿四。

    肉眼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在大型天文望远镜的镜面里其实也只比鸡蛋大一点,和想象中硕大的恒星差很多。

    形状就像是一个在某一方位施加了一点力的鸡蛋黄,除了有一侧突出了一点外,可以说平平无奇了。

    倒是璀璨的银河,徐川第一次见到了它的真正的辽阔与美丽。

    在这没有光污染,空气极好的荒原地带,浩瀚的银河宛如一条透明光亮又布满色彩的绸缎,又像天空中的一只眯起来的眼睛,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