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的确很光明,但要推开这扇窗,难度很大很大,要往里面砸的钱,基本是数以亿计起步的。

    菲尔兹奖的名头的确很响亮,但隔行如隔山,数学界的大牛,真能在材料界叱吒风云吗?

    会议室中,很多人都抱有着这样怀疑的态度,甚至潜意识的认为这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

    首位上,徐川笑了笑,开口道:“锂电池行业拥有着庞大且未开拓的市场。没道理不进去分一杯羹。”

    “而且在材料行业,我也不是没有任何的经验,我的导师就是物理材料行业的院士,此前的国内最出名的二硒化钨材料项目,就是他主导的。如今已经担任了咱们研究所的顾问。”

    “这些东西你们不用顾虑,也不需要思考太多,按照我的要求和分配进行实验就够了。”

    对于这些科研人员的顾虑,徐川将自己的导师陈正平拉了出来撑旗。对于一个还没开始的项目,还是要给这些人看到一丝成功的希望的。

    锂电池的价值、研发锂电池材料相关的难度他都很清楚。

    但他也很清楚,在如今,要想以小博大,要想绕开各种专利,一次性获得大量资金,锂电池是最好的选择。

    错过了锂电池这个风口,再想要通过某一个专利来获得大量的资金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更关键的,是他脑海中有这样的科技。

    作为一名重生回来的科研大拿,尽管锂电池不是他的研究领域,但那些前沿的科技他肯定是清楚和了解的。

    锂枝晶问题的解决是在2028年,那时候米国的一家材料研究所研发出了一种人工sei薄膜,可以有效的控制锂离子在电极表面沉积生成锂枝晶的问题。

    作为当时在材料行业已经有一定成就的徐川自然看过相关的论文,也详细的这种人工sei薄膜的制造方法。

    尽管一些细节和详细步骤并不是那么清楚,但有这份基础,就足够进行试验将其复制出来了。

    重生以来,徐川一直都在尽量避免使用别人未来的成果,特别是在学术方面,他总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好事情。

    但取用米国未来的科技,用来强大自己,他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

    将研究所的实验工作安排下去后,樊鹏越开始主持材料研发工作,徐川则再度去了一次启东市。

    ‘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技术项目’的研究所基地,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

    相比较上次过来的荒凉,这次过来,基地上已经搭起了各种施工设备与施工人员居住的临时厂房。

    工地上车来车往,送来各种建筑材料,也带走了施工挖掘出来的泥土碎石。

    徐川找到总工程师祁中兴,继续商议着研究所的建筑规划与安排。

    初期的调研在祁中兴加班加点的紧急状态下已经完成,现在两人需要确定研究所的方方面面。

    徐川作为总负责人,需要了解详细的情况,也需要在修改后的调研报告和施工文件等一系列资料上签字才能让整个项目继续运转。

    好在忙完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后续的施工就可以交由祁中兴管理了。

    ......

    双线开工,徐川忙到飞起。

    核能项目需要他照顾,川海材料研究所的锂电池项目更离不开他。

    哪怕他事先准备了详细完善的资料,也没法依靠两名正式研究员将人工sei薄膜与电解液研发出来。

    很多问题,都得他亲自解决。

    这种忙到脚打后脑勺的状态,持续到了九月底。

    直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