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研究所的办公室中,收到徐川的消息后,韩锦和祁中兴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联系手下其他有资格参加会议人员迅速赶了过来。

    “这是我针对直线粒子加速器的稳定性和能级不够做的一份补丁设想,大家可以先看看,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交流。”

    会议室中,徐川让工作人员将打印出来的修改设计图纸等资料分发了下去。

    听到直线粒子加速器的稳定性和能级不够的解决方法,会议室中的众人都好奇迅速的拿起了资料翻看了起来。

    直线粒子加速器的稳定性和能级不够问题,是他们最近一直都在研究的问题。

    对于核废料发电站来说,这个问题目前影响的确很严重,但要是能想到解决办法,说不定能在眼前这位年轻的总工程师面前留下一笔浓重的记忆。

    就国内的情况来说,诺奖+菲奖的独特地位让这位已经成为了新的独立学阀级存在。

    若是能获取到他的好感,那简直是大赚!

    然而遗憾的是,直线粒子加速器的稳定性和能级不够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

    要同时兼顾能级和稳定性的办法有,但要在一台固定了基础的直线粒子加速器上改造,而且还有时间限制,这实在是太难了。

    “从提升中子数量的角度来提升能级,这种代替性的方案简直绝妙!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你要是能想到,今天你就不会坐到这里了,你会坐在的会议室中。”

    “不愧是川神,我们折腾了大半个月都没答桉的问题川神不到一个星期就搞定了。”

    “用数量来代替能级,在普通的加速器中这种方法几乎不可行,不过咱们这个实际上并不追求能级,或许这个办法真的行得通!”

    “那是,毕竟川神可是诺奖+菲奖双奖得主!今年的院士评选肯定有他!”

    “二十二岁的院士,嘶···,这打破历史了吧。”

    “......”

    虽然吹嘘夸赞的的很多,但对于徐川另辟蹊径提出的办法众人都还是赞同认可的。

    从理论上来说,这的确是可行的办法。

    当然,实际效果会如何,还需要经过实践考验才行。

    ......

    会议室中,众人拍了一顿马屁后也停了下来,开始认真的讨论这套方案的优缺点及能改进的地方。

    毕竟都是专业人士,在没有合适的办法前可能会无从下手,但从一套方案中挑一下可以优化的地方,提一下建议,还是能做到的。

    毕竟创新才是最难的地方。

    徐川也从会议上得到了不小的收获,比如smi控制围场的调整方案、比如螺旋加速管道的紊流控制等等。

    这些东西对他来说还是有用的,因为不仅仅是这一个项目,后续还有国内的大型强粒子对撞机要建,而这些东西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对撞机的性能。

    经过交流,一行人最终确定了一套最为合理的方案。

    通过内置smi控制尾场来提升粒子流束的稳定性,再通过铅板来提升数量,来达到预期效果。

    正好,这两天订购的离子直线粒子加速器通过特种车辆运送到了,还没开始安装调试,可以对其进行改装后再处理。

    工业园区中,庞大的车队停靠在马路边上,等待着前面的运送车辆完成卸货。

    这台直线粒子的总长度达到了近八百米,如此庞大设备自然不可能整体运送过来。

    不过在国家的支持下,利用特种货物运输车辆来运送倒也不至于将其拆成一个个的零件运送。

    抛开长度来说,直线加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