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尽管托卡马克和仿星器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聚变装置,但如果抛开形状等差异,它们其实都是基于磁约束原理而做出来的。”

    “仿星器的优点在于它可以直接通过外部线圈产生扭曲的环形磁笼,从而增强对等离子体的约束,但托卡马克不行,它本身的结构做不到。”

    “但如果将两者的一部分互相结合用于制造一个新型的聚变装置呢?”

    “而多重磁镜紧箍环形控制装置就是以这种理念为基础而构思出来的新设备它是在托卡马克装置和仿星器装置上做的进一步优化,结合球形床的部分设计而做出来的一种新东西。”

    顿了顿,徐川从走神中回过注意力,冲彭鸿禧笑了笑,顺带补了一句:“当然,目前它还只存在于我的脑海中。”

    的确,多重磁镜紧箍环形控制装置目前还只存在他的脑海中,但在未来可不是。

    上辈子在普林斯顿的时候,他获得了支持,对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球形圆环实验磁聚变设备(NSTX-U)进行了改造。

    改造后的NSTX-U升级成了NSTX-UX1,而NSTX-UX1实现了长达三十分钟的聚变反应控制。

    而这项工程,他是全程参与的,所以对如何进行调整聚变设备,他有着十足的把握。

    当然,NSTX-UX1是基于常温超导材料做的优化,所以在此之前,他还得先将超导材料弄出来。

    对面,听完徐川的解释后,彭鸿禧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我不知道你构思的聚变装置到底是怎么样的,但是我得提醒你一句,形状复杂扭曲的装置大概率是不适合可控核聚变的,内部腔室中的等离子体湍流可不是那么好控制的。”

    彭鸿禧觉得徐川有些异想天开了,可能是过于年轻,再加上一路过来顺风顺水的解决了所有问题,以至于他在可控核聚变上的思想也这么跳跃。

    当然,他有这样的资格。

    二十一岁就拿到了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这两个最顶级的奖项,再加上对核废料的研究,说他是华国科学界甚至世界科学界的第一人都不为过。

    只是结合托卡马克和仿星器,再截取球形床融合到一起做一个新的聚变堆装置,这想法,后面有没有来者还不知道,但绝对是前无古人级别的。

    出于方方面面,他至少得提醒一下,可控核聚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他不希望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因为自己的想法,而挥霍浪费国家的资源和钱财。

    或许这的确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就他搞了几十年可控核聚变的经验来说,不说它不能实现,即便是能实现,在一条全新的道路上试错,恐怕得花费无数的资金。

    徐川笑了笑,道:“如果我有办法解决和控制反应堆腔室中的等离子体湍流呢?”

    “这不可能!”

    彭鸿禧不假思索的反驳了一句,不过随即他就愣住了,眼眸一瞬不瞬死死的盯着徐川,呼吸不由自主的沉重了起来。

    他突然想起来了,眼前这位曾在上半年的时候,将NS方程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证明论文也已经刊登到了《数学年刊》上。

    而这项结果,数学界、物理界乃至工业界都在研究,可以说是当前科学领域最热门的新兴领域了,因为它解决的是流体力学领域的难题,对科技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但要说谁在这一领域是绝对的顶级,眼前这位将NS方程推进到全新高度的年轻人恐怕无人能出其左右。

    “你找到了控制等离子体湍流的办法?”沉重的呼吸夹着微微的颤抖,彭鸿禧不敢置信的问道。

    徐川笑了笑,道:“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