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的传统火力发电,所以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不过磁流体技术,倒是一直都属于各国研究的热门重点。

    原因很简单,磁流体技术能应用在军事、航天、航空、可控核聚变等等领域。

    听侯承平院士说磁流体发电技术的缺点,徐川笑着点了点头,道:“的确,不可否认的是,磁流体发电技术一度退出过主流发电技术。”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开始,它其实就不是为传统的化石燃料燃烧发电准备的。”

    “哪怕是核裂变,其实也无法适应于磁流体发电技术。”

    “因为它对于发电的温度过于苛刻。”

    “三千度以上的高温,并离子化燃料形成等离子体,这对于绝大部分的热机来说,几乎不可能或者说很难很难做到这点。”

    “然而对于可控核聚变来说,这却是相当容易的。”

    “无论是从偏滤器导出来的氦灰,还是我们从第一壁引导出来的热量,温度达到三千度以上轻而易举。”

    “从根本上来说,磁流体发电这种技术从一开始提出来,就是和可控核聚变互相配套的。”

    对面,侯承平赞同的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果要用其他的燃料将温度加热到三千度以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可控核聚变天然在这方面有优势。”

    徐川笑了笑,接着道:“除去磁流体发电外,我们还可以在尾部配有‘超超临界热机发电机’和‘超临界热机发电机’。”

    说着,他起身从办公室的角落中拖出来一面黑板。

    从粉笔盒上取出一支白色的粉笔后,他在黑板上描绘了起来。

    从示范堆出发,到将热能引导出来,沿着管道先通过磁流体发电技术,而后再继续衍生往后,穿过‘超超临界热机发电机’和‘超临界热机发电机’地带,画出了一条类似于生产流水线,或者说北方的地热管道一般的结构。

    办公室中,侯承平三人均起身走到了他身后,望向了黑板上的结构图。

    虽然结构图相当简陋,而且并不怎么规范,但这幅结构图却很清晰的表达出来了里面的意思。

    看着徐川画出来的结构图,候承平院士笑着赞道:“有意思,看来徐院士你早就想好了如何利用可控核聚变来发电了。”

    磁流体发电技术和热机技术组合起来,完美的利用从可控核聚变中引导出来的热量,是他和王勇年院士早就考虑过的。

    毕竟对于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产生的热量来说,哪怕是磁流体发电机组也没法做到一次性消耗光所有的热能。

    这种情况下,在磁流体发电机组后面再部署常规热机,继续利用参与热能是可以做到的。

    一旁,王勇年院士没有说话,他看着黑板上的草图眼神中带着兴趣陷入了思索。

    在黑板上的草图上,他看到了一点新东西,比他原本和候承平商议构思中的组合型发电机组更加先进。

    所谓的‘超超临界热机发电机’和‘超临界热机发电机’,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参数达到或超过临界压力以上的机组。

    一般来说,发电锅炉内的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压力是22.129MPa,临界温度是374.15℃。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沸点是100℃,想要提高水蒸气温度,就要增大压强以提高沸点温度。

    而在22.115兆帕压强、374.15℃温度下,水蒸气密度与液态水一样,到达临界状态;当温度和压强都超过了临界值,水会处于超临界状态。

    用超临界状态的水蒸气来发电,叫做超临界发电技术,而超超临界发电则是比超临界发电技术更高的阶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