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才有实现的价值。

    否则即便是做到了点火,做到了发电,做到了输出,也无法支撑它的长时间运行。

    第一次的点火运行,时间并不会很长。

    以氚素回收系统为标准,二十分钟的时间,足够氚素回收系统获取到足够的数据了,也足够通过这批数据判断中子的利用效率,氚素的回收值等方面的核心点了。

    在时间抵达这一界限后,徐川果断的点下了指令。

    “各单位各小组注意,停止破晓示范堆的运行。”

    “收到!”

    “收到!”

    “.”

    伴随着氘氚原料的停止输入,伴随着ICRF天线的停止加热,破晓示范堆腔室中的温度开始迅速且稳定的降低。

    多余的热量伴随着水冷偏滤器迅速排出,反应堆腔室中参与的等离子体也迅速转变回常态,继而通过氦灰口排除。

    从现在起,破晓示范堆将停止运转三十分钟的时间。

    这段时间,工程师们将会对示范堆和相关设备的整体情况做一个初步的检查,判断经过第一次点火后的示范堆的状态。

    与此同时,氚回收系统组的研究员,将借助超算迅速整理和计算氚回收的数据,判断聚变堆包层TBR数值是否符合标准。

    如果一切顺利,破晓示范堆将在半个小时后进行重启。

    第二次点火,将实现今日的第二个目标,也将是最后一个目标,连入发电机组,完成大循环发电!

    破晓示范堆停机,但各单位各组的工作人员依旧保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三十分钟的时间如果是在以往,并不算很长。

    但在今天这种争分夺秒的时候,漫长的让人恍惚过去了一整个世纪一样。

    终于,关于破晓示范堆的整体检测结果率先出来了。

    一份带着余温的文件,被赵鸿志迅速送了过来。

    带着激动和兴奋,他声音有些颤抖的向徐川汇报结果:“报告,破晓示范堆的中断检查已完成,当前示范堆与各项配套设备均良好!第一壁材料与结构材料均无明显损伤,可继续进行点火实验!”

    徐川点了点头,接过报告文件认真的翻阅了起来。

    示范堆状态良好,第一壁材料和结构材料均无明显辐照损伤,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从今天的点火实验上传出,依旧让人感到喜悦。

    继续等待了一会,氚回收系统的数据,在众多科研人员和破晓超级计算机的配合下,终于出来了。

    负责这方面的段建明院士第一时间将经过超算验证过的数据拿了过来。

    【聚变堆包层TBR数值统计:MCNP:1.3398】

    【聚变堆包层TBR数值统计:MCNP:1.3406】

    看到这两项数据,徐川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聚变堆包层TBR数值平均在1.3以上!比之前利用破晓实验堆做的氚自持氚回收实验还要高出接近0.05个点,结果可谓是完美。

    深吸了口气,徐川站了起来,重新下达了新的指令。

    “各单位各小组请注意,第二轮示范堆点火工作开始!”

    伴随着指令的传递,那一台安静躺在核心区域的钢铁巨兽,再次发出了独属于它的咆哮声。

    重复一次的路程走的相当沉稳,各项指标迅速回归到标准状态中。

    看着总控制屏上的数据与图像,徐川沉稳的下达了新的指令。

    “发电机组请注意,一分钟后连入系统,请做好准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