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对于川海材料研究所来说,名下的研究人员研发的成果所有权都属于研究所。

    这次阎流和众研究员研究出来的石墨烯技术,无论是专利还是其他东西,基本都是属于研究所和实验室的。

    这些在材料行业,是行业惯例,也都会在合同上规定,更没什么可争议的。

    至于做出成果的研究员,一般拿到的都是项目奖金,以及一篇或者数篇在研究过程中写出来的论文。

    当然,在很多时候,研究员在做出成果后,考虑到项目保密、专利、其他关联项目等方面东西,论文可能会出现压在自己手里,延期一段时间再进行发布公开。

    或者有时候甚至会干脆出现无法公开,甚至没法申请专利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研究所或实验室自然会补偿对应研究人员其他方面的东西。

    就像这一次,在考虑到高品质石墨烯这种材料的特殊性后,徐川找阎流聊了聊,论文方面大概率可能要延期再发或者说直接不发了。

    但补偿很丰厚。

    简单的来说,除了升职加薪以及一笔额外奖金外,还有石墨烯量产规模化后,阎流能获取净收益的百分之二。

    别看百分之二这个数字很小,但是高品质石墨烯的市场是相当广阔的,每年差不多都是几十亿米金。

    尽管川海材料研究所不可能垄断所有的市场,但随着高品质石墨烯的流出,这一市场会逐渐累年的扩大。

    在未来,高品质石墨烯的市场可能就不是几十亿了,可能是几百亿甚至是几千亿。

    哪怕川海材料研究所只能占据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市场,阎流能分到的红利也是以千万、亿为单位来计算的。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的研究所来说,一般情况下,普通的科研人员哪怕是偶然机会下研究出了某一种能为研究所带来高利润的材料或者专利,也很难拿到分成。

    毕竟你做研究拿的是研究所的资金,用的是研究所的设备,合同方面也规定了这些东西的所有权。

    不过对于徐川来说,这方面东西他向来都比较大方。

    而且能用百分之二的利润将阎流绑定在川海材料研究所,以防止其他研究所挖走,泄露石墨烯的合成过程和方式,肯定是值得的。

    当然,这也有千金买马骨的作用。

    当其他科研人员知道后,肯定会努力的工作搞科研。

    而每出一项成果,哪怕分走一部分利润给研究人员,研究所也还是赚大头的。

    这完全值得。

    而对于这份补偿,阎流自然是欣喜的接受了。

    尽管论文没法发了,但升职加薪奖金甚至没想过的分红全都有了。

    要不是厚不下这个脸皮,他真想大喊一声:‘川神牛逼!川神大气!’

    毕竟科研人员辛辛苦苦做实验,发论文,不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名气,来升职加薪赚到更多的银子么。

    理想虽然也有,但在追逐理想前,总得搞定自己面包不是么。

    这次直接一步到位,还有了意想不到的分红,他还不满足,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简单的处理了一下石墨烯量产化带来的工作,徐川找来了大师熊樊鹏越,交给了他一个U盘。

    “这里面是一份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之前南韩那边研究的KL-66材料的强抗磁性机理的。”

    “你找几个肯定‘干净’的建模人员,利用它建一份针对性的数学模型,并映入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体系。”

    “这份工作很重要,并且一定要注意保密。”

    徐川将手中的U盘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