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辰阳笑着开口道:“说起来,还是那个人变态啊,不仅仅自己四年前就拿到了菲奖,教出来的学生四年后也拿到了菲奖,简直逆天了。”

    张伟:“这倒也没什么意外的,那个阿米莉亚,我记得她本身就是IMO大赛的金牌,好像还是和那个人一届的。IMO大赛金牌得主是菲尔茨奖的温室,能拿到IMO的金牌,说明她在数学上的天赋的确很强。”

    “再加上还有那个人的亲身指点,优秀的天赋+顶级的导师,拿到菲奖也不奇怪,拿不到才奇怪。”

    一旁,许辰阳笑着道:“听说她当初转学去普林斯顿的时候,正好是那个人解决掉霍奇猜想,担任普林斯顿教授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成了他的第一批学生。”

    “说起来,看样子菲尔兹奖真的只能一个人拿一枚了,我原本还以为解决了三个千禧年难题的那个人能再拿一枚的呢,这一届没颁发,看样子就这样定了。”

    张伟想了下,道:“你要说他能再那一枚诺奖,这个我相信,不过菲奖的话,没什么可能,毕竟菲奖是评价个人的。”

    许辰阳笑了笑,开口道:“说起来,什么时候祖国那边能再拿一枚菲奖,那就好了。”

    虽然那个人已经拿到了的一枚菲奖,打破了华国数学界零菲奖的记录,但老实说,国内的数学界和国际主流的数学国,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一个人厉害,那也只是他一个人的奇迹。

    在这方面,华国其实和亚洲的另一个国家‘印度’很像。

    两者都是古老的数学国,但遗憾的是在近代史上都掉队了。

    而且相同的是,两个国家都在近乎断代的情况下,出了一个最顶级的数学家。

    前者徐川,后者拉马努金。

    对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印度数学界而言,拉马努金就像是神一样,只可仰望,无力追赶。

    而对于如今的华国数学界来说,那个人的存在,未免不也是一样?

    张伟笑着道:“会有机会的,只要那个人愿意传播他的学识,再拿一枚菲尔兹奖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才过去了四年的时间,他的学生就已经拿到一枚菲奖,就算是咱们国家的数学氛围薄弱一些,但四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总能诞生一批优秀的人才的。”

    说起这个,许辰阳也有些感慨。

    国内学术界的氛围,最两年似乎有了一些不同的变化。

    十年前的时候他曾带着天才数学家的名号回国,势要回国改变国内的数学领域的科研环境。

    尽管他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挖掘、保护那些有天赋的学生能够像自己一样完成梦想,这也是他回国的初衷,但是在归国6年以后,就连他自己都感受到了绝望,最终又离开了祖国。

    为此,他背负了很多的骂名,很多人认为他背弃了祖国。

    但这中间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可以说服自己,但是他说服不了自己的学生,说服不了其他同行,也无力去改变科研环境。

    如果不选择离开,那么他就只能接受这一切,他不愿意接受,只能选择离开。

    没想到,当初他自己根本就无力改变的东西,在那个人的影响下已经开始了转变,甚至还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是星海研究院,还是祖国对数学的重视,亦或者是那个人取得的成就,都在让华国的社会各界乃至国家高层愈发重视数学的作用。

    越是基础的学科,越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

    而现在的话,祖国的社会各界正前所未有的认同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并对其展开了大力的支持。

    这放在十年前,根本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