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大小,发电参数这些,徐院士您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数据或推算?”

    关注着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进展的,并不仅仅是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作为科学技术蔀安排过来,管理研究所日常工作的温远航必然同样保持着对研究所各大项目进度的关注。

    一方面是配合处理相关的研究工作和事务,另一方面则是将一部分重要项目,比如小型化聚变技术,空天发动机这些任务的相关进度与情况反馈上去。

    毕竟这些东西都涉及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到国防,小到民生,都能牵扯到。

    这一次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无论是军事化还是商业化,它的出现能彻底的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说可控核聚变技术带来的无尽能源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来一点点的改变世界,那小型化技术对于全球格局的冲击,无异于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

    无论是航空母舰、重型轰炸机等等设备,相对来说只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改造,就能获得一艘近乎无限续航的战略级战斗装备,这对于世界局势的冲击而言,无疑比民用的聚变堆更大。

    所以在确认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获得了突破后,温远航第一时间来到了这位的办公室,找他了解一下情况,以整理信息进行汇报。

    办公桌后,徐川思索了一下后开口道:“第一座小型化聚变堆的进度目前来说从理论上已经完成了,剩下的进度取决于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情况,这件事即便是你这会不来找我,我等会也会去找你。”

    顿了顿,他接着问道:“之前我们不是设计和向各大零部件供应商预定了一座小型堆的零件么,相关部件的生产情况如何了?什么时候能齐全?”

    闻言,温远航迅速回道:“这件事我这边有跟踪,不过最新情况是十天前的,目前小型堆的生产工作按照整体的进度在百分之六十,其中最为关键的外场线圈和磁铁绕组的生产进度较慢。”

    “从十天前的进度来看,整套设备的生产情况还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闻言,徐川轻轻的摇了摇头,道:“有点慢了。”

    小型堆的定制,在螺旋石7X到手后,他们其实就开始了。

    如果是托卡马克装置,恐怕这会相关的设备都已经组装完成了,而仿星器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零部件才能生产齐全。

    温远航苦笑了一下,有些无奈道:“没办法,仿星器组件的生产难度比托卡马克装置要大太多了,如果不是您之前完善了永磁体仿星器的设计,模块化了磁铁绕组极大的降低了生产难度的话,按照螺旋石-7X的标准来,恐怕这个时间得再延长两三倍。”

    徐川摇摇头,道:“两个月,按照这个情况来说,再算上组装的时间,第一座小型化聚变堆的竣工,恐怕要到明年二月开春了。”

    不止是生产,仿星器的组装也是个麻烦事,复杂的结构和扭曲的线圈要精准的定位到每一个位置上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这难度可比托卡马克装置大多了。

    对于小型堆的进度,徐川觉得有些慢,但也没办法。

    这算是一项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只有等待生产规模成体系了,这个问题才能得到一定的解决。

    对于华国这个工业大国来说,这大概是第一次生产的速度追不上理论应用的发展了。

    对面,坐在沙发上的温远航倒是没有这个感觉。

    明天二月份到现在,时间间隔也就五个月而已。

    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一座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生产组装,还是在科研实验阶段,这速度已经足够快了好吧。

    将时间信息记录下来后,他接着开口道:“那性能参数方面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