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的豪言,常华祥感慨道:“还是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有目标有瓶颈,载人登陆火星啧啧,也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感叹了一句,这位常院士紧接着思忖了起来。

    过了一小会后,他开口道:“要想缩短登月或者登火的时间,办法也并不是没有。”

    “怎么说?”

    常华祥想了想,开口道:“要想缩短时间,最有效的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通过推进器消耗燃料(工质)来提升航天器的速度,你也很清楚,航天器的速度越快,前往月球和火星的时间自然也就越短。”

    “不过这对于航天器或者说航天发动机的性能,以及燃料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

    听到第一个解决办法,徐川简单的思索了一下就明白了这位常华祥院士的想法。

    众所皆知,在距离固定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前进的速度越快,需求的时间也就越短。

    而传统的载人航天前往月球、火星等地外行星的时候,在很大部分的路段上几乎都是保持均速前进的。

    对于传统的化石燃料火箭来说,这一点几乎很难有什么突破。

    因为推重比限制了一切,登陆器和航天器不可能携带大量的燃料去做这件事。

    传统的航天器无论是从设计方面,还是从功能性方面,亦或者是从自身的载荷与发射重量等方面来考虑,都不可能留出大量的空间和重量来承载燃料。

    而每一次变轨、加速、减速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燃料来完成。

    这也限制了人类探索其他行星的能力。

    毕竟如果要回收探测器或者是将宇航员送过去再收回来的话,航天器的续航就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对于使用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为能源的航天飞机来说,能源问题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氘氚聚变释放的能源是化石燃料燃烧的千倍万倍,一吨氘氚原料,就足够完成一次载人登月了。

    相对比化石燃料来说,解放的空间虽然会有一部分用于航天工质的存储上,但毫无疑问,剩下的空间足够航天员在航天器上生存更久的时间或者承载更多的物资。

    “那第二种缩短时间的办法呢?”

    第一种方式很简单,以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效率,实现航天器的提速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会,徐川倒是更好奇另一种缩短航天时间的方式。

    常华祥笑了笑,开口道:“第二种方式对于航天技术的要求较高,且有一点的风险。”

    “怎么说?”

    “省略掉航天器在载人登月或者登火过程中的绕轨调整,在外太空轨道直接登月!”

    听到这话,徐川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面前的常华祥院士,微皱着眉头开口道:“省略掉轨道调整,这风险会不会有些太大了?”

    虽然并非航天领域的学者,但他对于航天也并非一窍不通。

    至少最近这些时间,他恶补了很多的航天知识。

    前面有聊过,航天器在奔赴月球的时候,并不是直来直往的,而是需要绕地球和月球不断的做变轨运动来进行调节轨道。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在于航天技术和理论上的不足与差异。

    技术就不用多说了,为了提高火箭效率,目前几乎所有的化学火箭都采取了多节火箭的设计。

    同时,飞行器的不规则形状决定了它留在火箭上时,太阳能电板、天线等突出部位要折叠,外面要套整流罩。

    因此,当最后一节火箭被抛弃后,登月器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分离、展开、上电、测试等等工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