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向上的星海号,在短暂的时间中就已经攀越了中间层,再往上走15公里,到一百公里以上,就到了国际定义的近地轨道了。

    近地轨道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一般轨道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之为近地轨道。

    当然,一百公里往上的这种近地轨道的算法比较的笼统,基本是按照各国对于国土领空高度的默认算法来进行的。

    若是按照航天器无动力绕地球运转不会‘立即’掉落下来的高度来算,近地轨道最低的高度在160公里。

    四百公里的距离听起来并不是很遥远,在地面上,高铁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

    但在对抗重力的航天活动中,却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距离。

    随着时当然,这个高度依旧有稀薄的大气,也会收到地球的引力影响,但无动力的航天器在这个高度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运行。

    因此航天界大部分的时候会将160公里的高度看做最低的近地轨道。

    而这一次,星海号攀升试飞的高度则在400公里左右。

    这个高度是常规近地轨道卫星、国际空间站等航天器活动最频繁的高度,在这里,星海号将停留二十四个小时,完成一系列自身的检测和测试,以及进行一部分的航天实验。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星海号的不断向上攀升,一百公里、一百六十公里、三百公里.

    每一次的汇报都让控制中心的人脸庞上的喜悦更浓一分。

    伴随着高度的攀升,聚变堆与空天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也逐渐降低了下来,在数百公里的外太空,引力和空气阻力已经相当的微弱了。

    终于,在短暂而又漫长的等待时间过去后,一道清脆的汇报声再度激起了众人的欢呼。

    【入轨成功!星海号抵达目标位置!】

    漫长的航行中,经历了足足五个小时的时间,星海号,终于抵达了预定轨道。

    航天基地内,响亮的国歌在这一刻升起,无论是控制中心主持航天的科研人员,还是在外巡逻站岗的士兵,在这一刻,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一股浓浓的骄傲和自豪!

    在今天,他们做到了史无前例的成果!

    星海号!成功的载着所有人的梦想,承载着人类对太空遥望,驶入了那片浩瀚的深空。

    这是属于他们的荣誉,亦是属于祖国的璀璨。

    PS:首次用了一下新出的插图功能,大家觉得如何?

    另:双倍期间求求月票哇,八尾给大家卖个萌了ο(=ω<=)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