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隐隐有着更进一步的可能性。

    如果要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徐川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他的底蕴,在过去一年的时间中,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习惯中,在慢慢的补充。

    数学是一门比其他学科更吃基础和尖端逻辑思维的学科,它的每一次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

    基础不够,就算是智商再顶尖也解决不了问题,而如果尖端思维不够,基础再足,同样也解不开顶级的猜想。

    这是一门逻辑思维和底层基础定理共存的学科,并且对基础知识的连贯性非常的依赖。

    庞加莱被誉为最后一名全能数学家,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其他的数学学者获得‘全能数学家’的称号的原因,也与此有关系。

    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在20世纪以后数学的体系愈发的庞大。

    绝大部分的数学家,面对着的宛如知识海一般的数学体系,往往只能伐取一两颗大树建造自己的孤舟前进。

    像陶哲轩那种精通大部分数学领域的学者,在如今的数学界可谓是屈指可数。

    甚至都不用说精通大部分数学领域,就是精通三个数学分支的数学家,在如今的数学界都可以说比野生大熊猫还要稀少了。

    这是随着数学发展必然的走向,每一个分支和类别的知识体系增长,都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全能,愈发的困难。

    徐川没有追求过在数学上全能,他一直都没有过这种想法。毕竟在之前他一直都认为自己的根在物理上。

    但现在,随着这辈子主修钻研领域的选择变化,以及那些深入生活习惯的学习方式,似乎让他逐渐走上了数学领域全能的这条路。

    尤其是这次对‘超音速扰流难题’的解决,其如流水般的顺畅,让他感受到了一丝不一样。

    他很难说清楚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却隐隐觉得很重要。

    若要说,以往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似乎在经过了一年的沉淀后,更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了?

    摇了摇头,徐川将脑海中的想法收了起来。

    目前来说,全能数学家离他还太遥远,别看他已经解决了三个千禧年难题,但要说精通所有的数学分支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种事情顺其自然吧。

    摇摇头,徐川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手中的稿纸上。

    尽管这只是一份阶段性的成果,却已经让他知道了该怎么做,去解决航天飞机返程进入大气层时面临的高温和热障问题了。

    尽管目前来说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想法,但徐川相信,要将这份理论变成现实,至少对他而言并不难!

    将办公桌上的稿纸整理了一下后,徐川将其输入进电脑中打印了出来。

    整理好论文,他带着这份稿纸快速的找到了正在航天研究所为载人登月做准备的常华祥院士。

    “常院士,我这里有一些东西,或许对解决航天飞机返程进入大气层时面临的高温和热障问题有一些帮助。”

    办公室中,徐川将手中打印出来的资料递了过去。

    办公桌后面,看着匆匆走进来的徐川,常华祥刚想起身打个招呼,眼前的资料文件就递到了他手中。

    愣愣的接过文件,他有些懵逼地看了眼徐川,又看了眼自己手中的那叠文件,下意识问道:“这是什么?”

    “激波锥理论和超音速扰流难题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数学意义上的。”

    徐川快速的说道:“从理论上来说,我觉得它有可能帮助我们解决航天飞机上的表面高温和热障等问题。”

    听到这话,常华祥的心头一震,瞳孔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