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携带更多的工质上天。或者说,等航天飞机入轨后,再发射运载火箭携带工质来进行补充。”

    “相对而言虽然麻烦了一些,但至少目前这是能够解决的。”

    常华祥点了点头,笑着说道:“的确,只要能入轨,工质和燃料都是可以补充的。相对比其他的方式来说,这些问题倒也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徐川笑着道:“嗯,设计研发方面的工作,就交给常院士您和航天研究所了,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

    对于修改航天飞机的设计,研发二代星海号这件事,虽然说起来看着很容易,但事实上他很清楚,想要实现这张蓝图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不过开拓的路总要有人去走,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是他们领航的时代。

    常华祥点点头,认真道:“嗯,我会尽力的。”

    讨论完第二代航天飞机改造优化升级相关的工作,徐川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接着道:

    “接下来是月面基地的修建工作。”

    “从这次的月面救援行动来看,NASA宇航局和米国那边已经展开了对月球的探索和开发工作。他们的生命维持单元足够至少四到五名宇航员在月面上生活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虽然目前他们第一轮的部署因为阿尔忒弥斯号登月舱的事故暂时停滞了下来,但严格来说这并不能算技术的问题,只能说运气有些不足。”

    “不管目前的情况如何,我们不能小看对方的航天技术,他们在这一领域深耕了几十年的时间,各方面的航天技术依旧占据着当前的主导地位.”

    月面基地的建设,对于华国来说虽然并不是迫在眉睫的工作,甚至理论上来说,这是一项亏本的买卖。

    毕竟修建一座月面基地,耗费的资金远大于能在月球上收获到的利益。

    对于他们来说,前面的路已经没了,剩下的旅程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但航天和开拓这种事业,总要有人去做的。

    人类不可能永远居于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尽管它是家园也很舒适,但终究是要走出地球的。

    而月球,就在家门口,它是无法回避的第一站。如果这第一站都过不了,就别吹到什么深空了。

    会议室中,有关月面基地的修建工作有序的讨论着,从稳定的通讯系统,到生态维持循环系统,再到宇航员与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每一项都至关重要。

    坐在首位上,徐川认真的听了一会后,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个奇妙的想法。

    他敲了敲桌子,有些兴奋的开口道:“月面基地的建造,或许可以用航天飞机来代替!”

    听到这话,会议室中的讨论声顿时就安静了下来,不少人的脸上都带着惊诧的表情看了过来。

    徐川没在意,他快速的开口道:“没错!就是使用航天飞机来代替!”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的视线扫过了众人,咧嘴笑道:“在月面上修建一座基地,无论是对于时间,还是材料,亦或者是人力物力的要求都是一件极高,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严苛的工作。”

    “但是我们不妨换种思路,初期的月面基地,完全可以使用航天飞机来进行代替。”

    “就拿星海号来说,以它的体积和大小,只需要我们将货舱改造一下,完全可以将其当做一座长度达到近七十米的狭长型基地。”

    “抛开那些无法使用的核心区域,其剩余的空间也完全足够展开前期的科研工作。如果一架不够,我们可以多造几架送上去。”

    “批量化生产的航天飞机,以目前的技术来说,其制造成本不会超过五个亿,我说的是RMB,甚至更低,其制造费用远低于在月面上修建一座同样体积的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