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地区的人口显得有条不紊地迁移,阮金创建的南越国推行新政,而古来的占城国则着重于防御随时来犯的黎军。

    至于明朝全面接手岘港,将会在这里修筑一座新的大明城,而一批棉布和商品即将进入南越国和占城国销售。

    十月的海风,让整个中南半岛的北部平添了几分凉意。

    明朝的阳谋着实是太过厉害,在得知明廷有意培养新的王室取代黎王室,使整个黎朝的情况突然变得微妙起来。

    起初仅仅怀疑郑家夺位,但随着事情不断发酵,陈氏和丁氏都遭到了提防,特别有大家族将自己的家人由王都迁离。

    大明的第二步还没有落下,安南国王黎思诚便已经坐不住了,当即向镇南关递上一份声情并茂的请罪书。

    面对突然送来的请罪书,上面罗列归还南珠王和处置闹事之人的条款,张永当即警惕道:“这会不会是黎朝在故意拖延时间?”

    “火速上呈京城,由陛下定夺!”王越在思索片刻后,当即便做出决定道。

    虽然王越现在的威望日盛,但一直牢牢谨记着规则,却是没有轻易做出决断,而是将重要的事情上报于朝廷。

    镇南关离京城有万里之遥,所幸现在已经修有塘报系统,传递时间是大大地缩短。

    金秋十月,万里稻花飘香。

    终究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只有稳定的收成,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而大明朝廷的财政才能变得健康。

    自从湖北开始推开全国清丈后,虽然刘忠还没能完成清丈工作,但今年的全国已经多出了一成的田地,致使朝廷今年秋粮岁入足足增加了数百万石。

    由于明年便是恩科会试,所以全国的举子纷纷赶赴京城备考,只需要能够在明年开春的恩科会试中夺魁。

    十月中旬的京城,天气已经转寒。

    终究是一个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农业社会,这个时代显得四季分明,而冬天的时间比朱祐樘的预期更长和更冷。

    啊啾!

    身穿三品官服的工部左侍郎陈政面对湖面吹来的寒风,忍不住重重地打了一个喷嚏,而后自知失礼地急忙跪下。

    朱祐樘试用这一根由工部左侍郎陈政刚刚送来的新鱼竿,大风大浪出大鱼,前些天遇到大鱼,结果鱼线又断了。

    事情证明,仅仅依靠大自然的馈赠远远不够,而想要取得进步,终究还需要人类来创造。想要彻底解决鱼线的问题,这个冬天恐怕是要着手于尼龙的研究。

    “陛下,这是工部寻得最有韧性的马鬃毛造的鱼线,你且再试一试!”陈政的额头冒汗,显得心里没底地道。

    朱祐樘将鱼竿抛出,主动谈及另一件事情道:“陈卿,封丘县河堤偷工减料一事调查得怎么样了?”

    “还请陛下恕罪,此事还没有复函!只是陛下请放心,一旦有了结果,工部必定会第一时间上呈陛下!”陈政轻轻地摇头,同时很是肯定地回应道。

    朱祐樘的眼睛盯在鱼标上,便淡淡地询问:“陈卿,你在工部任职多年,不知你对河堤工程怎么看?”

    “陛下,臣不敢乱说!”陈政不想打马虎眼,当即便认真地表态。

    朱祐樘知道自古贪墨的重灾区便是工程,凡是工程多的朝代必出大贪,便是淡淡地说道:“说吧!朕要的是你心里话,恕你无罪!”

    “陛下,地方官员并非圣贤,不说升迁需要银两打点,哪怕满足口腹之欲亦需要用到银子。河堤工程所用的石料是埋在坝中,故而能够做得很隐晦!哪怕河堤真的崩塌了,亦可推给刁民取水……呃,当然,大明还有很多清直的河道官员,真正贪墨的官员并不多!”陈政说到一半意识到说得太多,当即便是收一些回来道。

    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