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赵构也觉得太离谱,把他扔去桂州做节度掌书记,眼不见心不烦。

    听他说完,朱铭问道:“阁下家里有多少田产?”

    林勋说道:“不多,只千余亩。”

    他的泉州老家,主宗富裕得很,又是做生意又是积田产。

    但林勋父子已经移居贺州,还真没有多少田产,他爹主要是以经商为主。

    朱铭又问:“若有良田万亩者,禁止他们买卖土地,这些人会轻易就范吗?”

    “该抓就抓,该杀就杀!”林勋咬牙切齿道。

    朱铭再问:“世家大族,多与地方官吏勾结,地方官吏会听朝廷的吗?”

    林勋愣了愣,说道:“先整顿吏治,把贪官污吏按律处置!”

    朱铭感到很欣慰,虽然这人在瞎扯,但至少思想激进啊。

    就怕想都不敢想,那才叫一潭死水。

    估摸着快到中午,朱铭决定去喊外卖,让食肆把吃的给大家送过来。他对白胜道:“下午涨价,有人再来问香蕈价钱,便说200文一斤。”

    “上午不是卖80文吗?”白胜迷糊道。

    朱铭说:“上午问价的都没几个,卖80文诱人买回去,把街坊邻居引来。来这边买东西的,主要是买盐、买布,连买茶的都很少,不低价吸引定向客户怎么行?”

    “那有人问为啥涨价,俺该怎么说?”白胜问道。

    朱铭道:“就说物以稀为贵,我们不是已经卖出去三斤吗?越往后面剩得越少,所以价钱才要涨。”

    白胜挠挠头:“还能这样做买卖?”

    “管它呢,实在卖不掉,就一股脑儿卖给酒楼。”朱铭是来体现生活的,就没成心做买卖赚钱。

    拢共百十来斤干香菇,全部卖掉才赚几贯?

    之前卖得便宜,纯粹想早点卖完,结果发现问价的都少,干脆提高价格慢慢等呗。

    朱铭跑去帮朋友们喊外卖,送餐小哥还没来,却来了几个国子监的人。

    国子监和太学,就在这附近,陈渊讲学两三个小时,不惊动他们才怪了。

    国子司业陈询、国子监丞高述,带着几个老师,默默走到人群之外。

    听了一阵,高述迷糊道:“这是哪派学说?”

    陈询也没搞懂:“不晓得。”

    两人都是蔡京提拔的新锐,学问也有,毕竟进士出身。

    但一二三等进士都不是,学问着实有限。

    北宋时期,没有严格区分甲乙丙科,主要还是划分等级,多数时候有五等进士,有时候还能冒出六等进士。情况混乱得一逼,历史学家也理不顺,就连苏轼的甲第都众说纷纭。

    宋仁宗宝元年间之前,进士科甚至使用淘汰制。

    第一场考诗赋,如果不过关,直接宣布淘汰,接下来几场别来考了。

    陈询和高述继续聆听,还是没搞明白。

    他们身后一个国子监老师说:“此人我认识,南剑士子陈渊,其师唤作杨时,修的是伊川之学。他的叔父,是陈瓘。”

    “洛学传人?还是陈瓘之侄?”

    陈瓘把蔡京得罪狠了,洛学也是蔡京的眼中钉,这不是送上门的讨好机会吗?

    陈询闻言顿喜,随即做出愤怒状:“如此胆大包天,竟敢在东京传播洛学,快快告之开封府尹,把此人抓起来听候发落!”

    高述问道:“这事归开封府管吗?”

    “就算开封府不管,盛章也会管。”陈询说道。

    “确实。”高述表示认可。

    盛章是现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