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去集英殿内谢恩。

    太监又唱:“今科殿试第二人,婺州潘良贵!”

    等潘良贵进去一阵,太监再唱:“今科殿试第三人,洋州朱铭!”

    跟朱铭关系好的士子,都是又惊又喜,但不敢随便乱动,生怕被人举报殿前失仪。

    朱铭走到丹陛处停下,合门使喊道:“贡士朱铭到!”

    宣徽使在殿内喊:“通!”

    合门使跟着喊:“通!”

    运用前两天刚学会的礼仪,朱铭趋步上殿。先站着作揖拜了两下,随即退后舞蹈,毫无心理负担的下跪:“圣恭万福!”

    随即叩拜三下,谢恩起身。

    宋徽宗突然说:“近前来!”

    朱铭趋步上前。

    宋徽宗仔细打量几眼:“为何辞辟?”

    朱铭回答:“大晟府词人,佞臣也。臣乃圣学门徒,当以科举进身。”

    胆子太大,群臣侧目,就连蔡京都多看了朱铭两眼。

    而大晟府的官员,一个个脸色难看。心胸狭窄之辈,已经打主意报复,今后要找机会给朱铭上眼药。

    宋徽宗并不生气,这种“性格刚直”的官员他见多了。本来还想问修道之事,但今天的场合不对,便说:“下去吧。”

    宣徽使喊道:“今科第三人朱铭,赐进士及第。赐袍,赐靴,赐笏!”

    朱铭捧着靴袍谢恩,遂被引入偏殿换衣服。

    状元何粟已经换好了,作揖道:“恭喜朱兄!”

    “同喜,同喜。”朱铭回礼。

    潘良贵却高兴道:“成功兄,我在蔡河边听陈先生讲学,还与那开封府尹作了一场。”

    朱铭瞬间觉得亲近,拱手说:“多谢潘兄弟帮忙。”

    不多时,第四名也来了,是江西人郭孝友。

    此君脑袋奇大无比,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五官并无缺陷,但组合在一起就显得特别古怪。

    说不上丑,就是很怪,让人一眼便记住其相貌。

    作为徽宗朝少见的、没有黑幕的一届科举,这三人都还算正直之辈,历史上皆因弹劾奸党被贬谪出京。

    朱铭穿好衣服,第五名宋棐也进来了,同样属于历史名人。

    宋棐做县令时,由于为官清廉,又惩治了胥吏,宁德县百姓直接给他建生祠。转任余干知县,又率乡勇击退盗贼。此后做了好几任知县,每到一地,不是整顿吏治,就是带兵剿贼。

    后来金兵南下,赵构逃到建康,韩世忠、张浚的部队,全靠宋棐筹措调度粮饷。

    宋棐死后,追封太师。

    第六名朱跸也进来了,金兵攻打杭州时,他在做钱塘知县。别的官员全跑了,只剩朱跸率领弓手和乡兵抵抗,身中两箭依旧继续杀敌,最终惨死于金人之手。

    只能说,这一届没有黑幕的科举,身具担当者是真的多!

    接下来又有二十余人,陆陆续续到偏殿换衣服。这些二十多个新科进士,将近四分之一死于靖康年间和南宋初年。

    有的因抗金而死,有的被活活气死。

    比如第二十六名陈博古,在抗金前线做地方官。他夙兴夜寐筹集粮草,还要安抚战乱流民,上司却在贪污捞钱,陈博古积劳受气郁郁而终。

    潘良贵、宋棐二人,与朱铭最聊得来。

    前者谈道用之学,后者聊军事战争,三人恨不得在偏殿中喝酒。

    数百进士全都换好了衣服,再整整齐齐去大殿谢恩,然后便可以滚回家休息了。

    没什么状元跨马游街,跟独占鳌头一样,那是明朝才有的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