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宋徽宗传出绯闻的,是第二个李师师。

    像白崇彦这种小官,连见李师师的资格都没有。

    李师师成名之后,非达官贵人不见。

    两宋之交,有个藏书家名叫张邦基。此人贼拉有钱,一天到晚四处旅游,来到东京之后,兴冲冲想拜访李师师,却门槛都没法踏进去。多年以后,他还在《墨庄漫录》中吐槽,说李师师“门第尤峻”,架子比崔念奴大得多。

    郑胖子坐在旁边,听得心潮澎湃,问道:“俺花三百贯,能请李师师、崔念奴唱一曲不?”

    “或许可以。”闵子顺说。

    此时的李师师,名气还没达到最顶峰,三百贯一曲是有机会的。不但能听曲,估计还能一起喝酒。

    朱铭笑问:“伱钱带够了?”

    郑胖子瞬间沮丧:“三百贯倒是有,但只拿来听曲就算了。”

    “走吧,好歹来东京一趟,没钱请你看李师师,请你去逛逛瓦子还是可以的。”朱铭不是啥圣人,正经了那么久,也想去娱乐一下。

    众人结伴出门,没去外城的低级瓦子,而是直奔内城的高级瓦舍。

    在潘楼街、西鸡儿巷、东鸡儿巷,那附近到处都是瓦舍。西边挨着皇宫,北边挨着樊楼,南边挨着潘楼,属于东京城的黄金地段。

    朱铭他们选的桑家瓦子,紧挨着潘楼。

    这里外面是瓦市,有各种小摊小贩,甚至还有摆摊算卦的。

    里面则是勾栏,需要买票入内。

    花钱买了些酒食,几人便坐下听曲。

    他们的运气很好,今天由徐婆昔小唱,是仅次于李师师的小唱歌手。她并不私下接客,只来往于各处勾栏,受雇参加公开表演。

    小唱,可以理解为古代流行歌曲,每个朝代的定义都不一样。

    宋代小唱,包含曲破、引歌、近拍,也可以是各种词牌,以唱慢曲和小令为主。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并没有丝竹伴奏,徐婆昔只用木板打节拍,一上来便是柳永的《戚氏·晚秋天》。

    这是柳永自创的新调,为北宋长调慢词之最。

    朱铭已经闭上双眼,全无乐器的清唱,只凭歌喉就让人陶醉。

    郑胖子之前只逛了外城瓦子,听的都是市井俚曲,如今再听这高雅小唱,顿时拍手喝彩:“好,不愧是东京小唱名角!”

    附近的听众,纷纷侧目怒视,埋怨郑泓破坏气氛。

    郑胖子立即闭嘴,喝酒掩饰尴尬。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唱到此处,已有上了年纪的听众,回忆起年轻时进京,与好友对酒高歌的情景。

    那个时候多好啊,东京物价没这么贵,皇帝也是贤明君主。

    而今,自己暮气沉沉,昔日朋友各奔东西,有些甚至已化作黄土。

    一首长调唱完,竟将数位老者唱得掉泪。

    有位老先生抹干眼泪,当即唤来小厮,给歌手打赏几枚银钱。

    徐婆昔右手握着木板,在左手心轻轻拍打,微笑道:“刚才这首慢词,着实悲戚得很,下一首换个豪放苍凉的小令,便是那朱探花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郑胖子不敢再大声说话,凑到朱铭耳边低语:“巧得很,是你的词。”

    《临江仙》属于双调小令,但北宋还没有双调的说法,只以小令、中调、长调而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