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和元代,一直到明中期才趋于成熟。

    朱铭已经提前吃了午饭,他溜达着前往学校图书馆,把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借出来。

    然后凭借记忆,对照着书本,一笔一划重现宋体字。

    跟现代印刷的宋体略有不同,而是明清时候的宋体字,这类书籍朱铭读过不少。并非他复古装逼,而是为了做视频查资料,根本找不到现代版本,只能购买古书的影印版。

    宋体字,是最适合印刷的!

    它诞生于明代,严格来说该叫明体字。

    连续好些天,朱铭都在“创造”宋体字。等他把字体搞出来,还要制定各色字号。

    字号的用处极大,特别是科举教材。经义正文与批注内容,是用不同字号印刷的,基本上每本书都要用到。

    另外,确定字号,也是在统一印刷标准。

    标点符号也要搞出来,明代的印刷书籍,就已经有原始标点,通常是小圆圈或小黑点,用来辅助断句便于阅读。

    朱铭不想搞太复杂,只弄出逗号、句号、问号、顿号、冒号、感叹号便可。

    把这些都设计完了,再去研究铅活字的配比,以及油墨材料的配方。

    ……

    延福宫。

    宋徽宗问道:“灵药可已开始炼制?”

    王仔昔回答:“臣召集了数十位外丹高士,正在商讨炼药配方。万年灵芝乃神物,臣须慎而又慎,不可胡乱施为。”

    宋徽宗点头说:“慎重是应该的,但也不能太慢。”

    “臣谨记!”王仔昔说。

    宋徽宗挥手道:“去吧,若是炼药有成,朕必不吝赏赐。”

    “谢陛下!”

    王仔昔的真实目的,根本就不是炼药,而是借着炼药之机,携皇命而扩大自己的道教势力。

    这厮刚走,随侍太监就快步而来:“官家,两封密奏,皆来自西北。”

    “可是又有捷报?”宋徽宗喜道,“快拿来!”

    第一封密奏,是童贯发来的。

    宋徽宗只扫了一眼,笑容就变成怒色。

    密奏内容为:刘仲武率数万大军,攻打臧底河城,伤亡近半,秦凤第三将(秦凤路第三军团)全军覆没。童贯请斩刘仲武。

    宋徽宗嘀咕道:“这个刘仲武,着实该死!”

    强忍着怒火,他又拆阅第二封密奏,却是高俅紧急发来的。

    高俅在奏报里说,刘仲武是被友军坑了。刘仲武虽为一路主将,但除了秦凤路几个军团,其余友军都不怎么听话。攻城之时,友军消极怠战,被敌军冲出城门击溃。秦凤路第三军团遭到围攻,浴血厮杀,死战不退,最终全军覆没。

    两封密奏,内容完全相反。

    宋徽宗搞不明白哪个是真,他想叫来枢密使郑居中商量,却又感觉郑居中肯定帮着童贯说话。

    思来想去,宋徽宗招来蔡京。

    蔡京已有两三个月,没有获得皇帝召见了。

    他瞬间有了精气神,仔细整理仪表,坐着马车进宫问对。

    宋徽宗安抚了几句,拍出两封密奏,问道:“依卿所见,孰真孰假。”

    蔡京仔细看完,也不言真假,只说:“刘仲武身为秦凤路经略使,秦凤第三将是他麾下主力之一。临阵斩将,颇为不祥。”

    宋徽宗仔细思考,很快就明白过来。

    刘仲武在前线大败,损失最惨重的,却是刘仲武自己的部队,友军伤亡反而可以忽略不计。

    这恐怕真是被人坑了啊!

    再联想到童贯的密奏,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