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的官吏、士卒后代。他们已拱卫行宫上千年,虽然屡经战乱,却世代记得祖训。

    只不过,当年恢弘壮阔的皇帝行宫,如今只剩下几间屋子,而且还是宋初重建的。

    看着那些千年守护行宫的刘氏族人,再看向尧舜禹的神庙,朱铭心底某处似乎受到触动。

    他抿嘴微笑,抬头望天,又眺望北方。

    他似乎明白了,李宝为啥坚持抗金。甚至在投靠岳飞之后,认为岳飞按兵不动太窝囊,毅然带着几十个兄弟,潜伏回山东打游击。手里只有三千两浙兵力,就敢跨海奔袭山东,主动进攻七万敌军!

    朱铭心潮澎湃之际,李宝却觉得没啥意思。

    什么葵丘,什么行宫,什么三官祠,李宝从小就看腻了,觉得这些卵用都没有。他小时候,甚至爬上三官祠的围墙撒尿,被家中长辈给吊起来打。

    李宝的注意力,都在聚宝盆身上。

    在获得朱铭许可之后,这厮立即牵马回家,一脸傻笑着看马儿配种。

    三日之后,朱铭继续赶路,队伍里多了个李宝。

    前方是乘氏县,也就是菏泽。

    继续往北,便是临濮和雷泽。这两个县,都属于朱铭的管辖范围。

    雷泽有雷神,是舜帝打渔地方。

    县城东边,有尧王墓,传说尧帝埋葬于此。

    朱铭没有惊动雷泽知县,一路微服私访探查民情,顺便去凭吊雷泽湖遗迹。这个湖泊,晚唐就已近乎干涸,现在只剩几处小湖,其余都变成了村庄和农田。

    又骑马前往县城东部的谷林山,这里漫山遍野长满苟树,还有一条小河穿行。

    还未进山,朱铭就看到大片废弃房屋。

    他好奇的前去查看,发现里面还有很多石槽,以及其他的造纸设备,明显是遭废弃的造纸作坊。

    而且废弃很久了,许多处房屋已经坍塌。

    朱铭去附近的村落讨水喝,来到一处农家小院外,有个老妇正在院中晒衣服。

    朱铭说道:“我是南方来的士子,到此拜祭尧陵,能否讨口水喝?”

    老妇见他们人数虽多,却有女眷在,稍微放下戒备。但依旧不让他们进院子,回茅草屋打来一瓢水,沉默着递到篱笆墙外。

    朱铭一边喝水,一边问道:“为何那边的造纸坊都废弃了?”

    老妇回答:“官府不准砍树。”

    朱铭有些明白:“因为尧陵?”

    老妇显然不知尧舜:“说是山里埋了个皇帝,不准再去砍树,也不准进山放羊。山里的农民,也被官府赶走,只留下五户给皇帝守灵。这个样子,已经几十年了。俺刚嫁过来时,造纸作坊旺得很,人多得都成了市镇。官府让不准砍树,那些造纸坊就不成,镇子上的人也越来越少。”

    尧陵搬去山西平阳祭祀,那是金元两代的事情,原因是雷泽被黄河淹了。

    宋代的尧陵,便在雷泽县东。

    朱铭问道:“这里距离县城不远,而且树林繁茂,连砍柴都不让吗?”

    老妇说道:“不准砍柴,抓到了就打板子。”

    又询问几句,朱铭交还水瓢,牵马转身离去。

    郑元仪问:“都已经到了,不进山给帝尧扫墓吗?”

    朱铭说道:“尧陵害民,不拜也罢。”

    白胜忍不住吐槽:“这两天,相公都在讲帝尧是圣君。他老人家要是晓得这事,怕埋在地下也不安生。”

    邓春说道:“埋皇帝的地方,不让砍树造纸也就罢了,不准砍柴实在说不过去。”

    “放羊也不让呢,”李宝用嘲讽的语气说,“俺们葵丘,就随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