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

    朱铭连忙扶住:“老寿星快快请进,莫要在外面吹风。”

    万民伞由两个年轻人举着,老头儿只碰了一下,就已经转交到朱铭手中。

    可惜没有照相机,不然这场面可以拍照登报。

    听说金州的各行行首也来了,朱铭把他们全部请进去。

    从大明村带来的红茶,用一个大锅泡来招待,州衙黄堂坐得满满当当。

    勉励一番,朱铭派人把老头儿送回家,大把年纪经不起折腾,万一死在州衙就不好看了。

    最终,黄堂里只剩下士绅商贾。

    “诸位好意,本守心领了,”朱铭说道,“做官为民,应有之事,今后不必如此大张旗鼓。”

    金州首富、药材商人丁凤年说:“太守为民请命,理当得一顶万民伞。”

    “丁兄此言有理,太守莫要谦虚。”众绅商纷纷附和。

    “唉!”

    朱铭又开始装腔作态了:“说到为民请命,这人祸易除,天灾却难防。今年春旱严重,夏粮必定歉收,不知又有多少百姓挨饿。”

    此言一出,士绅商贾们都不敢再说话,生怕太守让他们摊派赈灾。

    场面有些冷,朱铭只得自说自话:“先说一条,不得囤积居奇,不得高价卖粮!若有人不听命令,尔等知道我的手段。”

    “不敢。”

    “谨遵太守号令。”

    众人纷纷表态,生怕惹恼了知州。

    金州商贾遭受多年盘剥,已经对官府深感畏惧。在历任知州当中,朱铭也属于强硬派,他们哪敢公然反对?

    朱铭继续说道:“粮价肯定会涨,不能让你们赔本。但究竟该涨多少,随时听候州衙命令。到时候,我每隔五天请你们商议一次。尔等也可提出意见,但听与不听,那是我的事情!”

    “是!”众人连忙应承。

    朱铭又说:“你们都回去积攒些货物,到了五月,共同运去襄阳出售。我会派官吏一路押货,沿途私栏,不必课税。”

    众人闻之大喜,他们最头疼的,就是沿途那些非法税卡。

    金州境内,朱铭可以取缔,金州境外却管不着。但是,如果有官吏押船,非法税卡是可以扛着不交的,大不了跟当地官府闹得不愉快。

    朱铭说道:“给伱们省了许多课税,你们也须投桃报李,返航的时候帮官府运粮回来赈灾。”

    戴承嗣问道:“太守已在南方买好粮食了?”

    “正要派人过去联系。”朱铭说道。

    具体做法,是提前签订合同,向南方粮商预购今年的新粮。不管歉收还是增收,都不改变合同价格,算是最原始的期货交易。

    北方干旱的消息,肯定已传到南方,今年粮食必然涨价,越早买粮价钱就越便宜。

    估计,此时已经开始涨价了。

    商贾们犹豫不决,朱铭这个要求,等于让他们返航时无利可图,免费帮着官府运送赈灾粮。

    “谁有异议?”朱铭扫视一圈。

    众人连忙低头,不敢跟太守眼神接触。

    朱铭说道:“既如此,到时候只能强征商船了。”

    戴承嗣最先反应过来:“戴家愿为百姓运赈灾粮!”

    “丁家愿为百姓运赈灾粮!”丁凤年也脱口而出,他是金州首富,强征商船肯定有他的份儿。

    陆陆续续有七八人表态,朱铭微笑道:“此乃义商也,等赈灾结束,当立碑记名。”

    此言一出,又有两个商贾承诺帮忙运粮。

    他们不是为了碑文上的虚名,而是害怕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