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此物确实极佳。”家仆笑道。

    赵逢吉说:“这便尝尝最正宗的大明村红薯干,我身上没带铜钱,你却掏钱买下两斤。”

    “是。”家仆连忙掏钱。

    赵逢吉又走向客栈,问道:“店家,元璋公的宅邸在哪边?”

    余善微正在看书,抬头问:“阁下从何而来?寻元璋公有何要事?”

    女的?

    赵逢吉有些惊讶说道:“吾名赵逢吉,受利州路漕司所托,来寻元璋公商议要事。”

    “请贵客跟我来。”余善微交代伙计看店便带着赵逢吉出门。

    赵逢吉仔细打量各处,好奇道:“大明村似未受旱灾影响。”

    余善微苦笑:“既在汉中,又怎不受灾?”

    大明村积攒几年的粮食,今年全部消耗一空,还拿出了一些赈济灾民。

    也有些逃荒来的无地农户,旱情结束也不愿离开,反正他们回去也就那样,请求大明村收留全家老小。

    朱国祥来者不拒,把他们安置在更下游开荒。

    此时此刻,朱国祥正在读儿子的来信。

    信中吐槽金州真特么穷,又让朱国祥弄点红薯过去,趁着雨水变多赶紧种下,冬天收获之后就能顶一拨。否则的话,按照今年的灾情,明年春天青黄不接时又要闹饥荒。

    大明村也在补种红薯,而且已经育苗扦插下去。

    地窖里储存的薯种所剩不多,估计育种之后,顶多能扦插二三十亩。而且最佳种植季节已过,如今气温过高,收获不会太好。

    他叫来张广道,吩咐说:“你既打算在石泉县开辟商道,去时把剩下的薯种,全都带到金州城。告诉我那傻儿子,这时补种红薯已晚了,能有正常收成的一半都算运气好。”

    “是!”

    张广道今年也挺郁闷,陕西那边太乱了,到处都是盗贼严重影响他的走私生意。

    朱国祥其实打算回洋州建造纸坊,而且还弄到了造竹纸的技术。

    洋州本身是产纸的,蔡伦的墓地,在洋州城东边的龙亭铺(蔡伦的爵位就是龙亭侯)。这里造纸历史悠久,以前是造藤纸为主,到了北宋改为制作皮纸,闵家便是洋州最大的造纸商。

    北宋初期,中国的主流纸张还是藤纸,不但造价昂贵,且产量受原材料限制而很难提升。

    如今的主流已变成皮纸,既以各种树皮为原材料。

    与此同时,竹纸也在兴起。

    但竹纸工序太复杂,还在继续探索改进当中,得等到南宋中期才能大发展。

    皇帝赐给朱国祥土地,他回村之后发现,根本不必圈占这里。完全可以去圈占洋州那边的竹林,大片大片全是竹林,还有苏轼、文同这对亲家做招牌,产出的竹纸肯定有市场。(苏轼、文同都在洋州竹林留下诗作,文同更是批量留下诗画。)

    可惜,造纸计划被旱灾打乱了,朱国祥现在拿不出什么钱粮。

    看了一阵书,朱国祥出门巡视村落,主要前往下游新开荒的地段。

    新开荒地与客栈码头的距离,已经跟前往上白村差不多,沿着汉江把大明村拉得老长。再往前就不适合耕种了,江边的山岭极为陡峭,得坐船绕过一些险峻地方。

    “元璋公!”

    赵逢吉快步上前:“晚辈赵逢吉,拜见元璋公。”

    朱国祥作揖回礼,眼睛扫向杨志,见其被五花大绑,故意问道:“你怎来了?”

    杨志忙说:“俺受席知军差遣,来给元璋公送寿礼。”

    这一问一答,把赵逢吉听得尴尬无比,恨不得找条地缝给钻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