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用来擦屁股。

    反正再怎么样,也比北宋竹纸的质量更好。

    北宋的竹纸,跟秸秆纸一样,造出来大部分是火纸,既用来烧给死人的纸钱。擦屁股都嫌够呛,手指一捅就破了。

    造纸坊建得差不多,朱国祥又去拜访闵文蔚。

    “朱相公要造纸?”闵文蔚惊讶道。

    朱国祥微笑说:“不会跟闵家抢生意,我只造竹纸,不造皮纸和藤纸。”

    闵文蔚瞬间放心,还装模作样提醒道:“竹纸不堪用,容易浸墨,还容易碎裂。”

    朱国祥说道:“此事我也知晓,或许能改进工艺呢。只是缺几个捞纸工,闵氏的造纸坊能否借几个?”

    全套造纸流程,大都可以用新手,但捞纸工却非得熟手不可。

    闵文蔚问道:“要多少?”

    “五个,只借用一年。”朱国祥说。

    “造纸可利教化,五个捞纸工不算什么。”闵文蔚欣然同意。

    只借五个造纸工用一年,当然是让他们带徒弟。多给点工资,就可让他们倾囊相授,反正今后不在同一个工坊,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

    ……

    文鸾带着妹妹,跑来参观工地,提出疑惑说:“竹纸能用我知道,可真能大量制造?”

    “应该可以。”朱国祥道。

    北宋当然有用于书写的竹纸,比如米芾《珊瑚贴》,便是以竹纸所书。但因为工艺不成熟,用料非常苛刻,且纸面还能看到许多竹筋,质量过低且无法大规模生产。

    文小妹说:“若能把竹纸造成皮纸那般,先生必为天下士子所尊崇。”

    “等传播开来还得几十年。”朱国祥笑道。

    朱铭在东京改进印刷术,时至今日,新型油墨倒是传开了,而且传播十分迅速。

    但铅活字依旧停留在东京,甚至都还没传到洛阳。这玩意儿前期投入太大,只有少数商贾愿意尝试,且制作一套活字用时也长。

    不过,官方非常给力。

    以蔡京为主导,重新编订王安石的著作,用标点符号进行断句,已经批量印刷了好几部。

    这是在占据制高点,蔡京通过掌控王安石著作解释权,用以巩固自己新法领袖的地位。

    接下来,蔡京还要编订《论语》、《孟子》等经典。完全按照王安石的理解,给这些儒家经典标点断句,继而掌控所有儒家经典的解释权。

    洛阳那边被盯得紧,江南士子也不敢造次。

    但是,已经有大儒从偏远地方下手。他们暗中合作,对儒家经典断句,然后去四川、福建制作活字,估计明年就能印刷出来。这种行为是非法的,因为跟新学断句有冲突,只能在地方上悄悄进行。

    一旦被举报,很可能牵连许多人。负责印刷的书商,至少也是流放罪名!

    反正特别扯淡,就连朱铭都没料到,他改进的活字印刷术,居然是通过党争来加速传播。

    而且接下来几十年,学术争端会愈演愈烈。

    以前没有标点断句,儒家经典都长一个样。有了标点断句,不同学派得打出狗脑子来,都会说对方看的书有问题。

    “相公,俺们来了!”

    几个大明村的村民,拖家带口来到金潭村。

    朱国祥点头说:“来得挺快。我已将金潭村编定保甲,从本地村民当中,选出了四个保长。田三过来做村长,平时解决村民纠纷,但不要管得太严,毕竟你们是来外户,多听听几位保长的意见。”

    “是,俺记下了。”田三忙说。

    朱国祥继续安排:“余勘担任书手,管理钱粮账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