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递铺里负责送信之人,也属于厢军序列,遇到加急公文肯定沿途更替。

    “要不要换人?”一个铺兵问。

    信使说道:“我从广汉来的,送到金堂再换。”

    说完,把马儿交给铺兵,自己快速跳到船上。

    坐船过河,再次骑马,一路朝着金堂飞驰。

    抵达金堂县之后,信使累得气喘吁吁,把加急信件交给铺兵就躺下。

    换了一个信使,火速奔往成都。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快闪开!”

    大街之上,纵马而行,路人纷纷闪避。

    成都府路都转运使,兼四川制置发运使,是一个叫黄概的福建人。

    他拆开加急文书一看,只觉两眼发黑,嘴里不停嘀咕:“祸事了,祸事了!”

    方腊在东南搞得太大,大宋官员现在神经过敏,一看到有人造反就惊慌失措。

    四川这边,每年都有人“造反”,但那是被故意逼反的蛮夷。

    朱家父子不一样,都是做过官的,绝非寻常反贼可比!

    黄概能够想象,若是被反贼占了汉中,下一个目标必是蜀中。

    因为蜀汉为一体,历朝历代已经证明这一点。

    “快把高景山找来!”黄概慌乱大喊,已经失去了仪态。

    高景山做了好几年利州路运判,跟陆提学一起推广过玉米红薯,也为黄潜善顶缸平定黄金峡乡兵叛乱。他跟朱国祥认识,而且还很聊得来。

    现如今,高景山担任成都府路转运副使。

    听说有八百里加急公文送到,上司还心急火燎的找自己,高景山一路骑马过来相见:“黄制使,有何急事相招?”

    黄概说:“朱家父子反了,已攻占洋州三县。”

    “什么?”高景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朱家父子造反了!”黄概把加急公文拍过去。

    高景山看完之后,依旧不敢置信:“好端端的怎就反了?”

    黄概说道:“你久在汉中做官,又与朱家父子相识,且拿出一个章程来。”

    高景山连忙撇清关系,不悦道:“我能有甚章程?难道制使怀疑我跟反贼有牵连?就算要剿贼,也该制使来定策!”

    黄概连忙解释:“吾非此意。高副使熟悉汉中情况,还请帮我拿拿主意,我现在脑子乱得很。”

    高景山这才说:“利州路就没几个兵,以我对朱国祥的了解,他不是喜欢弄险之人。如今既然起兵,定是准备充足,汉中肯定快没了。为今之计,立即聚兵北上,充实各处雄关的兵力,防备朱家父子杀来蜀中。”

    “对,对,守住各处雄关!”黄概终于恢复神智。

    前几年,十万泸南夷造反,四川东拼西凑也就一万多兵,还被蛮夷杀得节节败退,从陕西调去三万西军精锐才摆平。

    究其原因,是北宋防备四川过度。

    宋灭后蜀之战,虽然打得很顺利,此后却治理困难。

    宋兵在蜀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孽。纵观历朝历代,就没哪支开国军队,在已附之地如此残暴的。

    这也就罢了,宋初还在蜀地横征暴敛,把四川百姓当成二等公民。

    大宋开国数十年,四川起义浪潮不断,最终酝酿出声势浩大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张镗的祖宗张咏,两度治蜀,剿抚并用,整顿吏治,改善民生,四川这才真正安定下来。

    但从此之后,大宋朝廷一直紧盯着四川。

    北方的厢军,可以把兵器带回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