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贼兵已经攻破剑门关。

    有人说,剑门关的守军已经投降,主动把贼兵给放过来。

    关于贼兵的人数,有三千、五千、一万、两万、三万、五万……各种乱七八糟的说法。

    从汉阳镇到剑州城,实际距离将近30里,沿途也有几个军寨。驻守的官兵不多以拖延敌军和传递消息为主,全部点燃狼烟就弃寨逃跑,他们觉得躲进剑州城才算安全。

    越来越多军民逃回剑州城,恐慌情绪迅速在城内蔓延。

    成都府路都转运使,兼四川制置发运使黄概,亲自带兵驻守剑州。至于剑门关,是高景山负责防守,利州太守黄德裕也在。

    巴蜀地区还在继续募兵征粮,但黄概已经等不及了,带着已经征募的士卒就北上。他塞了三千五百人在剑门关,自领五千人分兵立寨守卫剑州。

    “制使,剑门已失,不如退守鹿头关(绵竹关)。”

    说话之人,是四川禁军统制吕士昭。

    四川不但有禁军,而且数量还很多,巅峰时期达到两万余人。

    当然,都是一些纸面数字。

    几十年前,朝廷来了一次清理、整编和裁撤,四川的虚空禁军只剩万余人。

    黄概怒道:“谁跟你说剑门已失?”

    吕士昭回答:“逃回的溃兵,好多都这样说。而且剑门主帅高景山,与那朱家父子有旧,指不定就带兵从贼了。”

    “不会的,高副使忠君爱国,他定然不会从贼。”黄概连连摇头,其实心里也有些担忧。

    吕士昭却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贼寇已占了利州,若再下剑门关,便有割据巴蜀汉中之势。高景山带着剑门关投降,必得那朱贼重用,被任命做伪相都有可能。他一个转运副使,就不想做宰相?”

    “休要再说这种话,我大宋的转运副使,那是贼寇伪相能比的?”黄概厉声斥责,“你好生回去守城,莫要让贼寇杀进来!”

    吕士昭悻悻离开,嘴里小声嘀咕着什么。

    黄概却越想越害怕,万一高景山真的开关投降咋办?

    高景山与朱家父子有交情,并不适合带兵防守剑门。但四川那么多官员,没有一个敢去剑门关的,就连黄概自己都不敢,只能把胆子最大的高景山推上去。

    黄概开始纠结,是守还是退?

    剑门若失,死守剑州也没用,还不如退到鹿头关。

    可万一剑门还在呢,岂非扔下友军自己跑路了?

    ……

    剑州城建在两河交汇处,一面临河,三面靠山,易守难攻。

    州城西北面,两山隔河耸峙,黄概各立一座寨堡。山川险峻,与州城连为一体,形成立体防御体系。

    如果不能奇袭获胜,五千义军别说攻陷城池,稍不注意就得全部交代在这里。

    但李进义的一千先锋到来,啥事儿都还没干,北边山头那些官兵,居然直接弃寨而逃,争先恐后渡河逃去州城。

    李进义都看傻了,就没见过这么怕死的!

    他顺势夺取山上空寨,然后等着主力到来。

    两日之后,石元公、邓春带着军队抵达。幸好半路缴获几百石粮,否则他们的军粮都快吃完了。

    而且,这个军寨的粮食,溃兵们也没来得及带走……

    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就没必要立即去攻打别处,可以在剑州陪官兵耍耍。

    “剑州有大量官兵,轻易攻不下来。”李进义说道。

    邓春曾经来过这里,当然晓得易守难攻:“可以尝试着佯攻,我军多数士卒有藤甲,假装败逃跳入河里,藤甲可以漂浮起来。官兵定然以为我军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