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铭说道:“那就让他先做泸州知府,罗氏蛮闹得最凶。至于嘉州知府,可再慢慢物色。”

    高景山说:“石恕还没归正,这人颇为愚忠。”

    朱铭笑道:“他好吃好喝的,也没闹着要自杀,一个武臣能愚忠到什么程度?迟早愿意归顺。”

    高景山说:“拉拢分化蛮夷时可赐予极品蜀锦,蛮夷首领受不住这等诱惑。”

    “蜀锦再好也是死物,该赏赐就赏赐。”朱铭对那玩意儿不感冒。

    蜀锦是不能私人买卖的,由成都府路转运司,直接管理锦院。多数蜀锦上贡给皇帝,少数蜀锦用来换马。但近些年,用来换马的蜀锦,全都不知去向,鬼晓得被哪个家伙贪了。

    高景山说:“大将军既对蜀锦无欲无求,可卖些给大族换取钱粮。等打退官兵之后,再卖到别的地方,各地富人肯定争相求购。”

    “可以。”朱铭从善如流。

    两人讨论一阵,高景山退下,朱铭让人把石恕带来。

    此君是湖南衡阳人,以武臣身份担任南平(南川、綦江等地)知军。

    南平军境内外蛮夷遍地,石恕常年带兵打仗,把周边蛮夷揍得服服帖帖。

    夔州路转运使调兵的时候,让石恕带兵驻守重庆,李宝、林冲、白祺围攻也打不下来。

    那就干脆不打了,义军占领附近州县,把重庆变成一座孤城。

    坐困城池,援军断绝,军心涣散,士气大跌,恭州太守直接献城投降,石恕也被太守诱来捆了。

    不多时,一个中年男子被捆来。

    “怎能如此对待石知军!”朱铭立即呵斥,又假模假样的,亲自去给石恕松绑。

    石恕冷哼一声,虽然明知这是惺惺作态,但他心头也稍微好受了些。

    表面尊敬,也是尊敬。

    朱铭笑道:“石知军请坐。”

    古三让人搬来板凳,石恕一屁股坐下,鼻孔朝天说:“吾乃官家钦点武进士,断然是不会从贼的。若非大头巾贪生怕死,恭州(重庆)如今还在朝廷手中!”

    朱铭说道:“知军乃忠义之人,自然不会轻易背弃那昏君。此次请知军前来,并非为了劝降,而是向知军打听些消息。”

    石恕默不作声。

    朱铭说道:“夔州路多蛮夷,不论是大宋朝廷管理,还是我朱铭来主政四川,横竖左右都是汉人,万万不可让蛮夷得势。石知军可认同此理?”

    石恕虽然还不说话,但表情已缓和许多。

    朱铭问道:“播州杨氏叔侄,正在互相功伐,究竟是怎生回事?”

    石恕调整一下坐姿,歪着屁股对准朱铭,说道:“大约二十年前,沿边都巡检杨光震病逝,其子杨文广受命袭职,其弟杨光荣心头不服。杨光荣欺负侄子年幼,便勾结高州蛮叛乱。杨文广虽然只有十几岁,却是个勇猛少年,东征西讨扫平各路蛮夷,完成他祖宗几代的未尽心愿,把杨氏的地盘扩大了两倍有余。”

    朱铭拍手赞道:“端是一员猛将!”

    石恕说道:“杨文广三十几岁就暴毙,其弟杨文贵袭职。杨光荣宣称杨文贵杀兄,再次起兵叛乱,杨氏就此一分为二。”

    “朝廷趁机动手,夺了杨家的珍州(正安县、道真县)等地。在播川(桐梓县)、琅川设播州,以杨光荣为知州;在遵义设遵义军,以杨文贵为知军。”

    “一连设置几个州军,此开疆拓土之大功,都算在蔡京的名下。蔡京罢相,王黼上位,把播州和遵义军全部废为军寨。播川县、遵义县、琅川县,这些全部废置。”

    “溱州(夜郎)等土州也被废。朝廷从此不再干涉,任由杨氏和蛮夷互相功伐。溱州蛮夷,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