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数十里,全是零星分布的沼泽地带。

    若来一场大洪灾,方圆数十里皆成泽国。

    从监利、玉沙、沔阳三地的行政变化,就能看出这些地方有多惨。一会儿升为县,一会儿降为镇,平均每二十年,就会变化一次。

    大概情况是这样的:什么,某某县城被淹了?那就降为镇吧。某某镇这次没淹,那里人口挺多的,可以把县衙搬过去办公。

    对于朱铭来说,就连军事价值都没有。

    长江被钟相控制,朱铭若去占监利县城,非但收不到几个赋税,还得穿越沼泽运去军粮。一旦开战,军粮补给困难,还不如屯兵在沼泽区以北。

    朱铭麾下的大军,如今为了防备钟相北上,分兵驻扎在潜江、汉阳和后世的沔阳。

    之所以说后世沔阳,是因为此时的沔阳镇不在那里。

    一个叫程鹄的军中文书,作为使者来到江陵。

    钟相非常痛快的予以接见,问道:“小朱贼有甚可说的?”

    程鹄回答:“大元帅问阁下,是否要全面开战?若真如此,大元帅便把四川境内的三十万大军调来。如果阁下不打算全面开战,那么就请撤回东线的过江部队。”

    钟相冷笑:“是谁先到江陵城外劫粮的?是谁让水兵洗劫白水镇的?又是谁出兵攻占朕的枝江城?”

    程鹄说道:“阁下写信讲好了划江而治,却迟迟霸占江陵、枝江不愿离开,大元帅自然要给予相应的回报。”

    钟相却说:“枝江在长江以北?它在长江的中间!”

    程鹄说道:“划江而治,长江自然也要一分为二。以长江的江面中心为准,北边属我方,南边属阁下。如此来算,枝江就是我方县城!”

    钟相气得发笑:“好个伶牙俐齿的大头巾!”

    程鹄表情严肃道:“大元帅只问一句,是否要全面开战?十日之内,东线的过江楚军还不撤回,请阁下自行承担一切后果!告辞。”

    使者走了,钟相独自陷入沉思当中。

    他现在很茫然,不知该往哪里发展。

    往南打不动,往西也试过,依旧打不动。他认为主要是地形原因,大宋的地盘易守难攻,士绅也踊跃募集乡兵,已不是他能随便攻城略地的局面。

    反而是向北最好打,他的水军占优,还有江陵这个桥头堡。

    朱铭的军队虽然强悍但迟早是要打仗的,不如现在就过过招。

    可真要全面开战吗?

    万一战败,朱贼趁机杀过江咋办?

    ……

    朱铭在拖时间,否则他才没兴趣派使者去交涉。

    “须得速战速决,早点把江陵打下来,再拖下去军粮难以供应。”白崇武现在管理军粮调度,单纯站在后勤角度提建议。

    钱琛已经做文官去了,目前不在朱铭账下。

    王禀却说:“今年长江雨季提前,已经下了好几场。城外泥泞不堪,不但骑兵难以奔驰,而且不利步军攻城。须得等到天气放晴,地面干一些再攻打江陵。”

    张镗也说:“天时如此,不可逆天而行。”

    “违背天时,或酿成大败。”王渊跟着劝谏。

    朱铭两相为难,由于长江水位暴涨,蜀中粮草已经停运。

    汉中那边没下雨,但麦子种植面积很小,夏粮根本就没收多少,必须等到秋天收稻米才有粮。

    今年荆江流域雨水太多,且时间来得太早,完全打乱了朱铭的计划。

    左思右想之下,朱铭无奈下令:“撤军吧,不知何时雨停,大军在外徒耗粮草而已。韩世忠、何蓟他们,继续驻扎枝江。东线部队也留下,水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