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还没到村口,就有农户点头哈腰问候。这人也是安置垦荒的流民,虽然不是童二顺的佃户,但依旧把他视为了不得的大人物。

    “是莫三啊,豆子收成顶好。”童二顺昂首挺胸,就似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村里还有个营长、两个都长、一个副都和几个哨长、副哨,童二顺的军职并不算高但他跟营长的关系好啊,一起从大明村走出的老兵!

    看着村外遍地金黄的大豆田,童二顺想起在大明村垦荒的日子。

    大明乡的青壮当兵者众多,甚至还有一些做文官的,他们迁出去之后,整个大明乡的人口锐减大半,朱国祥只得另招无业游民或流民去充实。

    童二顺在大明村的田产,全部已经给了官府,换成新野这边的荒地,并按亩给垦荒补贴。

    “当家的回来啦!”妻子冯氏喜道。

    “回来了。”童二顺满脸笑容,他现在确实可以当家了,不再是那个耕种几亩荒地的穷困少年。

    “爹爹,爹爹!”

    孩子们也纷纷跑过来,童二顺笑着将女儿抱起,放在脖子上玩骑马游戏。

    翌日,童二顺没拿武器带着妻儿去收豆子。

    几个佃户对他十分尊敬,在半路上碰到,纷纷弯腰问候,又把路给他让出来先走。

    除了地主和佃户的不平等关系,还因为童二顺家里少人,平时不咋过问佃田,收租子的时候也很大方。不像有的士兵,收租时愣说装得太平,非要再抓一把豆子进去。

    佃户们去佃田里忙活,童二顺则收他亲自耕种的庄稼。

    不但妻子在收割,几岁大的娃娃,也都帮忙捡散落的豆子。

    “爹爹,这有一坨狗屎!”长子兴奋大呼。

    妻子冯氏立即喊道:“快摘片叶子,把狗屎包了带回家!”

    童二顺嘿嘿直笑,挑着刚收的豆子回去,还要再晒一两天,才能用连枷来脱粒。

    当他再次来到田间地头,却见上百人骑马而来。

    朱铭现在不缺西南马,几百个亲卫火枪手,人人都有坐骑,能够快速行军,可视为骑马步兵。

    但这些西南马,是轻骑兵挑剩下的,也就比驴要好一些,甚至身高都跟驴差不多。

    “大元帅?”

    童二顺以为自己看错了,揉揉眼睛,确实是元帅旗帜,他立即扔下镰刀,奔向道路侧方站好。

    附近田地里,但凡是当兵的,全都放下农活站在道旁。

    朱铭所过之处,将士们昂首挺胸,横起左臂握拳于胸口。

    那些农民不知发生了啥事儿,有的愣在地里观望,有的跑过来跪地迎接。

    朱铭扶起一个农民,又让其他人也站起来,和颜悦色问道:“伱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

    农民缩着身子回答:“俺叫周秀,老家在阳翟县。”

    朱铭明知故问道:“阳翟隶属颍昌府吧都快挨着新郑了,你怎逃难到新野垦荒?”

    周秀一脸凄苦,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本来俺家也有二十几亩薄田,俺还识得几个大字。可遇到大旱收成不好,还要交田赋跟免夫钱。家里的粮食,都被官差抢了,只能全家去逃荒。先去颍昌府,又去新郑,俺爹妈都饿死了,兄长被官府征去做厢军。”

    “嫂子跟着兄长留在新郑,俺带着妻儿跟侄子继续逃荒,半路饿得快死,就结伙做了盗贼,又跟着一个大王造反。官兵杀来,队伍就散了,俺侄子跟小女儿也失散了。”

    “反正走了许多地方,全家九口人,现在只剩三口,也不晓得兄嫂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朱铭叹息道:“唉,昏君无道,贪官虐民,能活着已是不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