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你在东京喝花酒跟隔壁房间争风吃醋,抄起板凳便砸过去,一板凳能砸中好几个荫官。

    葛立方好笑道:“也就朱相公能取消荫补制,谁敢在大宋朝廷说这个,就算做宰相都要被弹劾到编管!”

    “汉中已经建立制度,注授规矩摆在那里,除非新立衙门,或者扩张疆域,否则想做官还得慢慢等,”葛胜仲说道,“我估计不用等多久了,南阳、襄阳、汉中屯着那么多士卒,总不能一直驻扎在那里吃干饭。”

    注授又叫差注,特指授官制度。

    大宋朝廷授官有三种形式:

    一是中旨,由皇帝亲自任命。比如宰相、御史,必须由皇帝亲授;

    二是堂除,由中书门下省宣布任命,元丰改制后由三省任命,枢密院也能授予部分官职;

    三是铨选,由吏部负责此事,这才需要考核政绩。

    葛立方说:“汉中虽然没有三省六部,但有类似衙门,朱相公似乎有意取消堂除。”

    葛胜仲说:“取消堂除,今后谁想做权臣就难了,几乎不可能一手遮天,可能是为了避免再出蔡京、王黼之流。”

    蔡京、王黼说让谁当官,就让谁当官,可以直接绕过吏部。

    这没有坏规矩,而是利用堂除的权力!

    只有御史任免,权臣们搞不定,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因此御史都是重点拉拢的对象。

    葛立方笑道:“孩儿却听到一个趣事,那朱相公把后宅的园林平了,带着妻妾每天亲自下田种地。离经略府较近的衙门,官吏甚至偶尔能闻到粪水味。”

    “或许是真的。”葛胜仲说。

    葛立方忍俊不禁:“若是真的,那才叫滑稽呢。东京那位昏君,拆民宅而起园林,搜罗天下奇石以供享乐。汉中这位经略相公,毁园林而耕垄亩,把假山奇石卖给富户。完全就是反着来嘛,后世史书必定写得浓墨重彩。”

    葛胜仲感慨:“所以汉中民心皆归朱氏。”

    父子俩正说着,突然有官差来请。

    他们径直前往经略府,朱国祥已经在等着了。

    “拜见朱相公!”二人作揖。

    “事情急切,长话短说,就不绕弯子了,”朱国祥直奔主题,“金人南下,宋国恐难抵挡。我儿欲带兵北上,阁下熟知京畿民事,且随军出征去做颍昌知府。汝州会取消,各县整体并入颍昌府。”

    葛胜仲听得有些愣神,他这几天还觉得受冷落,一下子就给如此重任。

    汝州并入颍昌府,然后让他做颍昌知府,等于管理着一府一州之地,这在朱家父子手下属于大员。

    “明公有任,某敢不效命!”葛胜仲连忙起身。

    朱国祥说:“颍昌和汝州多遭西城所盘剥,百姓流离失所难以安定。伱去了那里,当务之急是安定民心。正好南阳缺人,招太多民夫会耽误生产。你且在颍昌招募流民,做我儿的运粮民夫。既能暂时处理流民之危,又可保证军粮输送。”

    “这是个好法子。”葛胜仲说。

    朱国祥道:“且回家准备,明天就坐船出发。”

    若把颍昌府完全拿下,距离开封就只剩一百五十里了。

    父子俩正待告退,朱国祥突然说:“常之(葛立方)留在我这里做文书。”

    葛立方大喜:“多谢经略相公赏识!”

    是不是留下做人质无所谓,反正葛家父子没想着叛逃。

    成都那边繁荣安定,宗族势力盘根错节,所以需要让张根去治理,谁都不认识才能铁面无私。

    颍昌和汝州混乱得一塌糊涂,还是朱铭进军开封的跳板,这就需要熟悉民情的官员治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