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东华门到了。”

    吕颐浩钻出去付钱,来到东华门外。

    守门侍卫喊道:“出示腰牌!”

    吕颐浩拿出一张木制的空白牌子,这种木牌最近发了很多,刻着大元帅府的标记,是专给旧宋无差官员的凭证。

    “吕先生安好!”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官员拱手。

    吕颐浩转身回礼:“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年轻官员说:“旧宋户部右曹员外郎陈师尹。”

    “原来是陈郎官。”吕颐浩随口寒暄,他根本不认识这种小官,虽然这官职已经不算小了。

    陈师尹也只礼节性问候他还瞧不起吕颐浩呢。

    几十年前,他的祖辈迁到颍川定居,虽然不怎么跟主宗联络,但家谱肯定还对得上。论起辈分来,朱元帅的老师陈渊,还是他刚出五服的族兄,今后续上关系肯定能得重用。

    二人说话之间,又是一顶轿子过来。

    一个年约五十岁的男子钻出,此人名叫苏烨,原为礼部侍郎,他主动作揖问候:“见过吕先生,这位小友也有礼了。”

    陈师尹面无表情拱手,吕颐浩直接把脸转开,似乎都不怎么待见此人。

    苏烨与其兄弟苏棫,皆蔡党余孽,名声已臭不可闻。

    苏棫在做淮西提学使时,竟追查整个淮西的学官底细。他买来历年科举的省试墨卷,一篇一篇仔细翻阅,把提学和校长的文章找出,判断这些人曾经的政治倾向。

    凡是立场跟蔡京相左的,立即进行举报,一口气干翻三十多个学官!

    兄弟俩做太学生时,还曾经攀附过苏轼。两个福建莆田人,居然跟苏轼叙族谱,而且竟真叙上了……

    见吕颐浩不愿跟自己交流,苏烨只是尴尬笑笑,亮出腰牌准备进去。

    一架豪华马车驶来。

    李邦彦趾高气扬下车,二十多个仆人簇拥着,浩浩荡荡走向东华门。

    苏烨眼睛一亮,弯着腰小跑上前,鞠躬作揖到极限:“晚生拜见李相公!”

    李邦彦问道:“你年龄比俺大,怎就成晚生了?”

    苏烨说道:“达者为先。李相公的学问见识,皆可胜吾百倍,自然就是先生,而老朽不过一晚生而已。”

    “这话俺虽爱听,但伱名声太臭,莫要再来套近乎。”李邦彦丝毫不给面子。

    苏烨尴尬退后,开始后悔当初没跟对人。

    “见过李公相!”吕颐浩和陈师尹,随即上前见礼。他们都把李邦彦视为朱铭的心腹,不管曾经观感如何,反正今后得好生对待。

    李邦彦喜欢这种感觉,谦虚回礼道:“莫喊公相,八字没一撇呢。”

    又有一辆马车过来,车上却走下三人。

    一个是给宋徽宗治愈过顽疾,又为李宝指定奇袭路线的太医知州杨介。

    另外两人却是一对父子,即吏部侍郎谢克家、国子司业谢伋。

    李邦彦一见到杨介,立即换上笑脸:“见过杨先生。”

    “李相公。”杨介微笑回礼。

    苏烨虽不知道杨介什么情况,但李邦彦如此热情,他也跑过来恭敬作揖:“见过杨先生。”

    “呵呵。”杨介依旧在笑,可一点回礼的意思也没有。

    杨介现在谁都可以不给面子,他早已是朱国祥的座上宾,而且兼职朱国祥全家的医生。

    在汉中的时候,杨介带了几个徒弟。朱铭还打算开一家医学校,让杨介担任校长,并派遣军医来学外科和解剖学知识。

    陈师尹低声问吕颐浩:“这位杨先生是何方神圣?”

    吕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