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是有月粮可领的,而且还会给些食盐。朱铭虽然不断扣减赵楷一家的月粮,但也不会真个饿死,一百文钱买些杂粮也能吃饱几天。

    赵楷踱步走向亲弟弟家,大老远就喊道:“五弟,俺来找你耍了!”

    赵枢一家正在院子里剥玉米粒,听到赵楷的声音,几个妻妾全都面色不快。

    正妻任二姑更是低声咒骂:“这个混账,又来打秋风,咱家粮食也不够,今天煮饭可不能煮干的。煮得越稀越好,省得这人还来!”

    赵枢尴尬一笑,起身过去开门:“兄长请进。”

    赵楷看着满地的金黄玉米,点评道:“你家收成不错,今后靠种地也能过日子。”

    “太子让咱种地,咱就听话呗。”赵枢说道。

    赵枢这厮也非常怂,让干啥就干啥,从来不生事胡闹。历史上,他为了讨好金人,被俘北上的半路上,还主动跟张邦昌一起,劝中山、河间两府军民投降,被守城军民用箭射了回去。

    赵楷大马金刀坐下,也不帮忙剥玉米粒,随口问道:“今日家里吃啥?”

    任二姑没好气道:“断粮了,只能吃稀粥。”

    赵楷笑着起身离开,过了大概半小时,拎着十多个嫩玉米回来:“你家有块地种得晚,那玉米都还没熟呢,烤着吃、煮着吃都极美味。”

    赵枢的几个妻妾,看着赵楷手里的嫩玉米,那眼神犀利得仿佛能杀人。

    赵枢示意妻妾们不要发作,扭头问道:“兄长可听说了,大明天兵征讨西夏取得大捷!”

    赵楷点头:“前阵子是听说打了胜仗。”

    赵枢说道:“近日有村民进城,却是得来确切消息,一战斩俘十余万!”

    “恐怕夸大了吧?”赵楷惊道。

    “不论是否夸大,兄长都可以写文章赞颂,”赵枢说道,“以兄长之文采,若歌颂大明天兵,定然可以讨得太子欢心。”

    赵楷沉默,开始认真思考此事。

    这里没有高墙阻拦,虽然安排士兵看管巡逻,但皇子们若是处心积虑想跑,也是有一定机会成功逃脱的。

    之所以无人逃跑,是因为他们没地方可去。

    去东南投奔宋徽宗?

    别扯了,他们私下讨论过,东南政权估计撑不久,迟早被大明给灭了,到时候还要被抓第二回。

    去北方投靠伪政权?

    他们可是正牌皇子,极有可能被伪帝的心腹给杀掉。

    而且他们身上没啥钱财,估计还没走出京畿范围,接下来的路途就得乞讨。说不定还没走到长江,便已经活活饿死在路边。

    半路投靠旧宋官员什么的,他们也实在信不过,害怕被人扭送官府。

    反正朱铭不杀他们,甚至还发给月粮,好死不如赖活着呗。

    既然已经接受现实,心态也就跟着改变,一个个在写种田心得时,都疯狂歌颂新朝皇帝、太子圣明。

    赵楷也不例外,虽然不愿干农活,但极会写种田心得,大半篇幅都在拍太子马屁。

    一番构思,赵楷连文章标题都想好,叫做《喜闻天朝征夏大捷赋》。

    “可惜咱那几个胞妹,俱已夭折,否则必能得太子青睐,”赵楷非常羡慕赵福金的同胞弟弟们,“八郎他们几个,日子过得是真舒坦啊。”

    赵枢也羡慕得很,点头说:“他们三兄弟有两头耕牛,听说明年赵榛满十六岁,太子还会再给一头耕牛。周边没牛的农户,哪个不讨好他们?前几日还有人送鸡蛋呢。”

    兄弟俩正说话间,胞弟赵棣飞奔而至:“文安郡夫人(赵福金)来了,已至八弟家中!”

    赵楷猛地站起,扔掉那些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