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已经跟护亲军的后代,因职务升迁而产生利益矛盾。

    还有,夏州是党项人的核心地盘,在这里叛乱必引来疯狂反扑。

    偏偏明军大摇大摆派人来送信,本地监军是李乾顺的人,在明军的刻意散播之下,估计西夏君臣很快就能得到消息。

    这是把萧合达架在火上烤!

    而萧合达又任由杨沂中来去自如,已然是表明了态度。甚至在故意表明态度,故意做给西夏君臣看——他怀疑公主母子的死因,极度不满西夏背辽投金!

    左思右想,萧合达给国主李乾顺写信,声称自己要常驻银州,绝不能将此地归还汉人。他要为西夏死守横山的出口,请国主派人把自己的妻儿护送来前线,他们全家都要为西夏守边而不惜性命。

    这封八百里加急信件,送到李乾顺手里。

    李乾顺看完萧合达的来信,整个人显得有气无力,派太监招来李仁忠、李察哥觐见。

    李仁忠读完书信内容,分析道:“萧合达被逼得想要自保了,他既不敢真个背叛大夏,又害怕陛下怀疑他不忠,甚至还在趁机表达不满。此人已不能用,却又不可逼迫,否则他定然领军叛逃。他若叛逃,横山就漏出一个大缺口,明军极有可能出兵攻打夏州。”

    李察哥也接过信件阅读,带着怨怒道:“我早说此人不可重用,陛下非要让他做祥佑军司都统。祥佑军司是横山方向的主力,只能先把萧合达给稳住,他索要妻儿便送过去。但他军中士卒的家人,万万不可放过,一步都不能离开夏州!”

    “萧合达只是近忧,如何对待金国还得远虑,”李仁忠说道,“耶律大石已统合漠北诸部,如今又与明国结盟,金国真能挡住两面夹击吗?若以后金国覆灭,耶律大石收复辽国失地,我们曾经背叛与耶律大石的盟约,他会不会联合明国来进攻我大夏?”

    李察哥摇头:“金国一旦覆亡,明辽两国必起争端。耶律大石与那朱太子,皆雄才大略之人,很可能互相争夺幽云之地。到时候,或许我大夏可以左右逢源。”

    李仁忠问:“那有没有可能,朱太子放弃幽云之地,换取耶律大石坐视明国进攻大夏?”

    李察哥想了想,说道:“极有可能。”

    李仁忠又说:“路过兰州的,还有高昌回鹘使节。明国设计离间萧合达,会不会跟高昌回鹘也有密谋?”

    李察哥沉默不语。

    如今的高昌回鹘,曾经的统治核心在甘州,他们跟西夏作战三十多年,是被西夏武力驱逐到吐鲁番的。

    虽然后来高昌回鹘认了辽国做爸爸,认了宋国做舅舅,同时对待西夏如父兄,彼此交情非常和睦。但双方都知道,一旦抓住机会,必然把彼此往死里弄。

    如今,西夏已经陷入包围网。

    南边是依附于大明的黄头回鹘,西边是有世仇的高昌回鹘,东边更是不死不休的大明中国,北边还有外交关系恶化的金国(金国撕毁领土约定)。而在更北边,还有恨他们入骨的耶律大石,以及紧挨着夏州不知何时叛逃的萧合达。

    稍微哪一步走错了,就是身死国灭的下场。

    “这该如何是好?”李乾顺忧心忡忡。

    李仁忠说道:“盐州的青白盐,自从我们去年出兵收复失地之后,明国官府就一直查得很严厉。抓到走私青白盐的,重则当即处死,轻则流放河湟,汉人已经不敢走私了。盐卖不出去,赋税损失很大,边地百姓也怨声载道。再这么下去,最多一年半载,边地部落就会投靠明国。”

    大明禁绝青白盐走私,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是因为西夏侵占中国土地。

    因为走私主力便是边军将士,而西夏攻城略地、杀人掳掠,把边军的军将们搞得损失惨重。被杀的被杀,丢官的丢官,并且全部丢了地盘,甚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