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在半岛的史书里,妙清一直是妖僧形象。

    明明是个和尚,却自称精通太一玉帐步法,也即某种阴阳风水谶纬之术。

    而且脑子似乎有点不正常,“反金”已经反得魔怔了。在高丽群臣皆不赞同的情况下,他直接起兵发动政变,逼迫国王建元称帝、出兵伐金。

    这事儿闹得极大,妙清虽然被镇压,但高丽从此衰落,国王也被豪族架空。

    农历九月下旬。

    妙清奉命出使大明,渡海来到登州港。

    还没下船,就见港口停泊着大量船只,一袋又一袋的粮食被搬到岸上。

    “大明与金国,看来真有一场大战!”妙清和尚嘀咕道。

    副使郑知常说:“吾等应该抓住机会,获得大明皇帝支持,如此就能迫使陛下迁都。”

    妙清和尚道:“希望大明能获胜,朝堂当中金国走狗太多!”

    郑知常是状元出身,目前担任翰林学士,诗词写得冠绝高丽国。他讨厌繁文缛节,崇尚老庄思想,跟主流儒学格格不入。

    这二人皆为西京派,想要把国都迁到平壤,代表着西京地区的豪族利益。

    但开京派的实力更强大,吓得国王不敢动手——其实国王也想迁都,他从小生活在开京,被那里的豪族搞出了心理阴影,正好开京王宫又被权臣一把火烧了。

    此次妙清和尚、郑知常出使大明,就是想获得大明皇帝的支持。

    离船登岸,很快有吏员过来接洽,带着他们前往州城下榻。

    二人还没进城,就见大量士卒前往码头。

    这些士兵的盔甲,都已经搬上船了,手里只拿着各种武器。但即便只有武器,行军之时也虎虎生威,一看就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郑知常忍不住问:“此军是哪位大将统领?”

    口音虽然古怪,但吏员也听得懂,板着脸回答:“贵使不该打听军事,否则就有细作之嫌。”

    郑知常只能闭嘴。

    一员将领带着亲兵奔过,驻马岸边看着士卒登船,骂骂咧咧道:“直娘贼,歇了大半年,总算又能领兵打仗了!”

    这人当然是李宝,他的任务很简单,跨海截断辽西走廊,把金国最便利的粮道给堵死,让辽东的后续军粮无法快速运抵幽州。

    历史上,金国东路军两次出兵北宋,都是农历八九月从辽东出发。

    为啥会选这个时间?

    一是刚好收了新麦,二是避开多雨季节。

    每年农历四月到七月,辽西走廊至辽河流域,会被雨水泡得遍地泥泞,军队和粮食都变得行进困难。

    所以,辽东出兵应当避开夏季,实在避不开就只能绕道。

    这次也差不多,完颜闍母带着大军和首批粮草,在农历八月下旬抵达锦州,此时的辽西走廊就要好走得多。

    为了防备明军渡海袭击粮道,完颜闍母还得分兵驻守。

    锦州驻军两千,海滨驻军一千,宗州驻军一千,海阳驻军两千,其余小型粮站驻军三五百不等。

    近万兵力,就这样浪费在看守粮道上。

    当然,都是用签发民兵来驻防,不求击败来袭之敌,只求保住各处运粮站。

    沿途运粮部队被袭击可以接受,损失不会太大,毕竟明军跨海来袭也是要承担风险的。

    金国也可以从北边运粮,走卢龙塞进入幽州,但那条道崎岖多山且距离遥远,运输消耗实在太大了。

    由于张觉叛金造反,连番征战之后,辽西走廊同样呈半荒废状态。

    许亢宗前几年出使金国,就是从辽西走廊经过的,他对此的评价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