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察布,则被汪古部占了。

    西夏连续两年扩大领土,国力看似在持续上涨,但权力斗争却日趋激烈。

    李察哥被明军打得威严扫地,却通过这两年的对外战争,重新获得了军中威望。

    甚至在他班师回朝之时直接把两千嫡系精锐带进国都,吓得西夏国主李乾顺寝食难安。

    ……

    经过枢密院一番讨论,大明暂不出兵北伐,继续履行跟金国的和约。

    都不需要再走内阁程序,因为枢密院的决定,就是朱太子的决定!

    以金国那费拉不堪的政体,如果不能持续战争抢劫,真实国力必然下降得飞快。非但无法休养生息,反而还会搞得叛乱四起。

    大明这边,只须持续发展内政即可。

    推行摊丁入亩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利于人口增涨,而且人口也更容易统计。

    古代一般只统计户数和丁口,因为这些跟赋税、徭役挂钩。

    举個例子,北宋真宗年间,共计867万余户,却只有1993万余口,平均每户只有两口多一点。

    很明显,这里的“口”并非人口,而是需要服役的丁口。

    现在,已经完成摊丁入亩的地区,大明朝廷直接统计户数和人口。而在没有完成摊丁入亩的地区,依旧还在统计户数和丁口。

    朱国祥想搞人口普查都难做到,只要官府还在收人头税,百姓就会千方百计逃避,不愿让家中的新丁去上户口。

    “两广的户口统计也送来了,”朱国祥扔出全国统计报告,“包含幽州在内,全国共计1629万余户,跟赵佶在位中期的2088万户还差很远啊。而且由于战乱、灾荒和迁徙,大明新朝每户的平均人口,其实远远不如宋徽宗那会儿。”

    朱铭估计道:“从宋徽宗执政的后十五年,到金兵南下肆虐,以及钟相作乱湖南,全国人口恐怕损失了四分之一。尤其是河北、山东、湖南、浙江,受战乱影响太严重了。”

    “对于一个新王朝而言我们的底子已算不错,甚至是非常不错,”朱国祥说,“但因为人死得太少,许多问题也还保留着,摊丁入亩的速度必须加快。只有把人口变多,才更方便移民实边。幽州需要充实汉人数量,高丽、西南、河西走廊……乃至于今后的西域,都需要半强制移民。”

    朱铭说道:“开国五年,相对安定,这两三年估计存在婴儿潮。再过十二三年,等这批婴儿长大,就可以挽起袖子干大事了。贵州移民三五十万,云南移民三五十万,这样才能初步控制云贵,在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建立据点。”

    朱国祥突然把太监喊进来,让这太监抱来一样东西。

    “棉布?”朱铭瞅了一眼。

    朱国祥说道:“棉花的矮化选育,还在进行当中,但我已经等不及了。这两年让劝农司和地方官推广棉花,山东棉田已有二百万亩,江浙棉田也有十多万亩。由于棉布大受欢迎,现在都不需要官员引导,棉田的数量正在逐年攀升。”

    朱铭嘀咕道:“看来该研制棉甲了。”

    朱国祥笑道:“我已让劝农官,在江南引导农户搞‘三干一湿法’。就是种三年棉花,再种一年水稻,进行水旱轮作。既可保持土壤肥力,又能减少病虫害,这个技术成熟之后,在江浙地区种棉肯定更受农民欢迎。“

    “你是专家,你说了算,”朱铭话头一转,“您老真要纳妃?”

    朱国祥面容严肃道:“这个不用你管。”

    “我才不管,”朱铭站起来拍拍屁股,抬手一挥,“走了,晒太阳去。”

    朱国祥也前往翰林画院视察工作,最后跑去李清照的办公室,附近官员都知趣的各自回屋做事。

    “官家来啦!”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